• 41阅读
  • 0回复

雨花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1-02
第8版()
专栏:

雨花石
池澄
寻寻觅觅
雨花石不全出自雨花台。
在南京的石子岗、菊花台,江北的青山、灵岩山、东龙山,都有它们散居的“村落”。大地上,一座座数十米高的山丘巍然屏立,一座山丘就象一座城堡。切开表土,整齐地排列着亿万钢铁战士,这不是雨花石,是砾石,它们其貌不扬,质地粗陋,色彩灰暗,甚至黑不溜啾,俗称“笨蛋”。但它们却是雨花石的几万年的伴侣,从遥远的上游,随着年复一年的一江春水,来到这里定居。砾石和雨花石的比例约十万比一,十万颗砾石,忠诚地保卫着一颗雨花石。
第一次找雨花石,几乎是碰到十万颗砾石,而没有寻觅到一颗雨花石。山村的乡亲对我说:“顶着雨来吧,雨越大越好。”
梅园石
我和两位挚友,走出南京梅园新邨三十号。他们俩边走边在争论,为了周总理曾经赏玩过的那一碗雨花石中的一颗雨花石。
“多绚丽的色彩呵,应该说是一抹很难一见的红得醉人的云霞。”
“不,那庄严、凝重、挺拔的图案,更象一座巍巍的山峰。”
我是共同目睹者之一,依从何论呢?欣赏雨花石本来就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之说,把雨花石上呈现的图象和各人自己的主观想象相结合,这是允许的。这是一抹红得醉人的云霞,这是一座庄严、凝重而挺拔的山峰,我为他们无可非议的比拟所信服,不能排斥其中一论。此刻,我想念起雨花石的主人,好象他正偕同邓大姐奔跑在雨花台绿色的山坡上,周总理别着左手,象捧着一颗忧国忧民的心在寻觅珍稀——寻觅一颗颗雨花石子,寻觅死难烈士的足迹,寻觅回荡在松林间的壮烈呼号,寻觅一滴一滴鲜红的血。
“月上东山”
这是一幅画。
乳白色重重叠叠的云层,漏出一洞蓝天,皓月高悬,下横一座黑色山头。天,湛蓝湛蓝的。云,似乎在悠悠飘动,很自然地烘托出板桥道情中所描绘的那种“蓦抬头月上东山”的意境。
这是一幅画,但不是一般纸上的画,而是一块雨花石上自然呈现的图象。加之石质晶莹,色彩绚丽,透明体和半透明体相互渗透,它比纸上绢上画的画更为迷人。
据行家说,这种雨花石叫“巧石”,世界上存在的东西,它都能“巧成”;又说动物巧石易得,风景巧石难寻,它需要多种因素的巧合。“月上东山”这块石头上的蓝天,为什么与自然界的月夜蓝天极为酷似,据科学分析,是在雨花石形成过程中透明的结晶体二氧化硅中注入了铜的元素,而这一稀微的铜,就象一滴蓝墨水落进碗里,又慢慢漾开了。
送你一枚雨花石
朋友,我要送你一枚雨花石。
这是普通的石子,这也是一幅画、一首诗。
这里有很多革命的传说——雨花台下,人们总是要去寻觅雨花石,其实,寻觅的是历史,是革命者的足印。
雨花石的美,是心灵的美!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