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8阅读
  • 0回复

适应生产新情况 贷款面对千家万户 我国农村信贷资金周转快效益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1-06
第2版()
专栏:

适应生产新情况 贷款面对千家万户
我国农村信贷资金周转快效益高
本报讯 记者高以诺报道:从中国农业银行最近在石家庄召开的农村信贷工作经验交流会上获悉:农村存款和农贷发放连年大幅度增长,信贷的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对活跃农村经济、帮助农民尽快治穷致富发挥了日益显著的作用。从1979年到1981年,农业银行和信用社累计发放的贷款共7,047.7亿元,平均每年累计发放达2,349亿元,资金回收率达96.8%。今年1至9月又累计发放2,053.8亿元,累计收回2011.1亿元,回收率达97.9%,资金周转越来越快,经济效益越来越好。
各地农村金融部门适应农村实行生产责任制新情况,把贷款由面向社队变为面对千家万户,旗帜鲜明地支持农村实行“双包”责任制,对推动多种形式的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巩固和完善起了一定作用。据安徽、湖南等省调查,实行责任制后贷款户占总户数的60%以上。据农业银行总行统计,到今年8月底,对农村社员的贷款金额已达53.8亿元,比1978年同期增加4.3倍。这些贷款主要用于支持“双包”户和专业户、重点户发展生产,促进了农村大好形势的发展。
各地在发放农业贷款时,还积极支持各地因地制宜,全面发展,促进农业内部结构的合理调整,实现农林牧副渔全面繁荣,取得综合经济效益。湖南沅江县地处洞庭湖畔,资源十分丰富。由于原来一直搞单一抓粮食生产,农业贷款逐年增加,但资金使用效益差,资金“沉淀”越积越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农业布局的调整,银行及时调整贷款投向,积极支持社队利用丘陵、湖洲、水面,大力发展柑桔、芦苇、麻、养鱼等多种经营,提高了经济效益。从1979年到1981年累计发放贷款7,957万元,回收率达91.9%;粮食总产增长32.7%,出售农副产品总值增长一倍,集体分配的社员人均收入由80元增加到186元,农村存款增长4倍。
各地农村金融部门还注意由过去单纯支持生产环节,发展到支持农业生产的全过程,把生产前和生产后的各个环节有机地协调起来,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山东聊城地区近年棉花获得大丰收,但加工力量严重不足,农业银行及时发放中短期设备贷款631万元,支持完成了345万担棉花的加工任务,受到上级领导和社员群众的好评。
适应农村学科学用科学的热潮,各地农业银行和信用社大力支持农村普及科学技术,通过信贷杠杆作用支持各地发挥生产优势,帮助解决生产中的关键问题,取得好的经济效益。辽宁昌图县农业银行改变春放秋收的习惯作法,在第四季度提前发放贷款660万元,支持社队及时购买磷肥,使之充分发酵,发挥了磷肥在增产中的关键作用。全县去年粮食总产达19亿斤,上交商品粮11亿斤。县委书记说:我县农业获得大丰收,农业银行是起了很大作用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