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阅读
  • 0回复

民俗学种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1-08
第8版()
专栏:答读者问

民俗学种种
钟敬文
问:请介绍一下民俗学及其作用?
答:民俗学(Folklore)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一门人文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的范围,过去在某些国家的学者眼中看得比较狭窄,仅限于民谣、民间故事、民间信仰及某些比较古怪的风俗。但是,现在一般已经把它扩大了。它的疆域是相当广阔的。从物质生活(衣、食、住等)、社会组织(如家族、村落及各种固有的民间结社)、岁时风俗、人生仪礼以及广泛流传在民间的一切技术、文艺等。
关于民俗学研究的任务,各国学者的看法和做法很不一致。我们认为它的主要任务是:站在人民的立场和具备科学的态度,用实地调查的方法,把这种长时期被蔑视、被抹煞的民族基层文化资料收集起来,并给以科学的整理(包括分类等),然后,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对它进行精密的分析、论证,揭示它产生的社会原因,生长、消亡及继承、传播等的规律,揭示它的社会作用。
今天我们研究这门社会科学的作用究竟何在呢?首先,它能满足人民希望认识自己祖先的经历(历史)和他们伟大的文化创造的迫切需要。民间各种风俗现象,是历代广大人民在长期生活和斗争中所创造、享有的整个文化财富的一部分。它跟其它重要的社会事物密切相关联,并同样作用于社会生活的存在和发展。可以说,民俗是每个民族以及整个人类的文化史上不能缺少的篇章(时间越往上推,它的意义和所起的社会作用就越觉重要)。现在,我们的广大人民正在运用自己的智慧和干劲,去创造人类新型的社会,对于他们,祖先所创造的文化成就及其历史,是一种必需的知识。具有这种历史知识及其它知识和能力,他们才能成为真正“有文化”的人民,才能较好地去完成他们的历史使命。
其次,民俗学的知识,有利于人民更好地掌握马列主义的真理。经过科学的整理和探究的民俗学知识,它能够正确地和雄辩地显示出在这种民俗文化创造上所体现的历史规律和科学法则。这对于要更有效地学习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论及唯物辩证法的我们,是最得力的教材,是有权威的老师。再次,民俗学的知识又是推动我们在文化创造上猛进的战鼓。因为它将告诉我们,许多无名氏在历史的长流中,凭他们的智慧和毅力,在生产上、生活上和社会斗争上所创造、继承和发展的无数优异业绩。那是过去广大人民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创造出来和继承下来的。它现在还生存在我们的生活里(有些外国学者巧妙地称它为“生活中的古典”),其中一部分,还起着资助我们的现实生活和创造的作用。关于它的知识,不但启发我们对那些创造文化先辈的由衷景仰,它更要激起我们创造时代新文化的热情和勇气。
问:请您谈谈民俗学的历史,何时传入中国,情况如何?
答:作为一种科学的民俗学,它的抬头是在十九世纪中叶的英国。但据学者们的考察,在比较早的一些时期,它已经在德国产生,虽然用的是另一个名称(Volkskunde)。它在英国学界出现后,很快就在别的国家蔓延起来。到前世纪末,它的学会和出版物已经在许多国家建立和涌现了。它的传入中国,是在“五四”前后。开始是从搜集、整理和研究民间歌谣出发的。稍后,才正式提出“民俗学”这名词。本世纪二十年代,它在我国北方和南方一些国立大学里得到培植,并出现了相当长势。广州的中山大学,在短短的几年中就出版了民俗周刊一百多期和民俗丛书近四十种。三十年代开始以后,这种学术活动,逐渐与民族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科学接近或连结起来,使它的道路更显得宽阔。在四十年代的前半,北方解放区,由于创作为广大人民服务的新文艺的需要,因而重视起“萌芽状态的文艺”(人民固有的文学、艺术)来,使对这部分民俗资料的搜集以及整理工作,有了新的方向。
全国解放后,以研究人民固有文化为主要职志的民俗学,本来应该得到巨大的、全面的发展。但是,由于某些原因(不适当地接受了邻邦学界这方面的做法,该是原因之一),这时期,除了民间艺术和文学,因为有着解放区的新传统和教育群众、创作上推陈出新等需要,有较大的发展之外,民俗学作为一种科学是受冷遇的,有时候还受到片面的批判。它一时差不多成了“绝学”。“四人帮”被打倒以后,民俗学才恢复了名誉和地位。1978年夏,顾颉刚等教授向社会科学院领导同志建议恢复民俗学及建立有关研究机构。在全国文代会期间,各地先后成立这方面的研究小组、发行小报及在一般民间文学刊物中刊载民俗记录资料,还有些急进的同志,发表了有关论文。这种情形,年来更有所进展,如相继成立省市级的民俗学会(辽宁民俗学会、吉林民俗学会等),专门的民俗学期刊也诞生了,如《浙江民俗》,记载风俗的专著也出现了,如《西南少数民族风俗志》、《中外民间节日》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