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2阅读
  • 0回复

“不吃大锅饭 还是一家人”——社员赵俊臣承包机井的事迹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1-11
第2版()
专栏:

“不吃大锅饭 还是一家人”
——社员赵俊臣承包机井的事迹
本报记者 曹寿江
机井承包的办法在河南新郑县双楼大队宣布实行后,不几天,16眼机井包下去15眼,唯独3号井成了“嫁不出去的老闺女”。队长找张家,去李家,可谁都不愿包这井。原来这3号井三天两头出问题,一年浇不了几亩地。现在一眼机井要保浇77亩田,谁能不感到难办呢?春灌已近,队长象火上房一样急。自学过电工的青年社员赵俊臣主动为集体分忧,包下这3号井,成了井长。他连夜清理井房,抢修电机。第二天一早,他又拿出自家的60多元钱,到商店买回了缺少的零配件。有人说他傻,到秋后准把房子赔进去。
赵俊臣没有半点迟疑,尽力修好了机井,可是浇田时又遇到了难题。头一户二分地,水一进田不是积到坑洼里,就是跑进别家地。赵俊臣提把锨东去排积水,西去培畦埂,从上午9点起,一直奔忙到下午5点多钟。满身泥水、满身汗的赵俊臣心想:“这个浇法,77亩田到老秋也浇不上一遍。”忽然,他想到了一个新的方法,便到自己的责任田里试验:把田略加平整,畦子改小,埂培高,结果只用了4小时就浇完了2.6亩麦田。生产队晚上开会时,他讲了当天浇地的情景,建议大家照他的法子做,大家欣然同意。从此,浇一亩麦只用1个半小时。为了加快进度,赵俊臣昼夜浇地。妻子看到俊臣眼熬红,人累瘦了,就带着行李,领着孩子也住进了井房。夫妻俩奋战了10多个昼夜,适时浇完了77亩麦田的返青水。
当谈到机井责任制和人的责任心时,老队长笑着说:“队里制度的条条虽不少,可总是个大框框。咱俊臣所做的很多是那‘制度’中没有提到的责任。”一天,正浇着小麦灌浆水,突然起了风,刚浇过的半亩小麦全倒伏了。眼看到嘴的粮食丢了,小赵疼得揪心。从此,他一天三晌收听天气预报,风力4级以上就停止浇地,保证了小麦的正常生长。去年秋季,他从预报中得知缺雨,就比其他井提前10天浇了玉米,获得丰收。
为了浇好田,他还刻苦学习、正确运用作物栽培科学知识。去年,他包浇的田中有50亩小麦晚播了一周,苗情比适时播种的差。11月浇封冻水时,大家都忙着要浇。赵俊臣仔细查看了小麦分蘖情况,发现那50亩小麦没有分好蘖。他想,如果马上浇了水,地温降到5度以下,小麦就要停止生长和分蘖,会影响产量。他把道理讲清了,大家也就同意先不浇水了。此后,赵俊臣天天查看苗情、测地温。过了半个月,小麦蘖分好了,才浇了封冻水。春天,这50亩小麦全长成一类苗,亩产达到500多斤。丰收之后,人们问赵俊臣:“现在不在一个大锅里吃饭了,你为什么对大家的事还这么认真?”赵俊臣笑着说:“不吃大锅饭,还是一家人。”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