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3阅读
  • 0回复

印度水土资源的整治和利用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1-11
第7版()
专栏:

印度水土资源的整治和利用
王志光
印度土地辽阔,气候炎热,雨量充足,全国大部分土地可供垦殖,有些地区的庄稼一年可以二至三熟。良好的自然条件,有利于农、林、牧、渔的全面发展。但是,由于印度的降雨属季风雨性质,降雨地区分布、时间分配很不均衡。加上降雨强度变化很大,因此,极易造成水旱灾害,全国大部分地区易受威胁。
印度是一个农业国。长期以来,由于遭受帝国主义的奴役和掠夺,经济落后,加上农村中封建的土地制度的束缚,抗灾能力有限,农业处于靠天吃饭状态,粮食产量很低,而人口却迅速增加。因此,充分利用水土资源,因地制宜进行水土整治,是目前条件下发展农业的一个重要手段。
1947年独立后,印度政府为了解决人民吃饭问题,比较重视发展农业生产。六十年代中期以后,政府提出了发展农业生产的“新农业战略”,重点是加强灌溉和对农业实行技术改造。
印度政府把大规模发展水利看作是发展农业的首要任务,于1954年制定“国家防洪规划”,在一些最容易发生洪水的河流流域建立洪水预报和报警中心,各邦建立“防洪委员会”和“河流委员会”,在“中央防洪委员会”统一领导下进行工作。此外,还成立监管恒河和布拉马普特拉河流域防洪措施的专门机构。
印度政府对灌溉的投资逐年增加。1951年以来的三十年中,政府在水利灌溉方面提供了902亿多卢比,其中1978—1983年,计划用于各项灌溉事业的投资就达844亿卢比。到现在,已施工的大型水利工程项目有612个,已竣工的大约400多项。这些工程大都以全面发展有关地区的经济为目的,从兴修大型水利工程入手,实行灌溉、防洪、水电、航运等综合利用。如1968年竣工的巴克拉—纳加尔综合利用工程,将喜马拉雅山上的冰雪融水引入苏特里杰河,整个工程包括两座水坝、两条主渠和四座电站,可提供68万亩农田的灌溉用水和廉价电力。
目前,印度的灌溉面积已进一步扩大。独立前,全国灌溉面积为2,260万公顷,到1978—1979年度增加到5,225万公顷。按照新五年计划,到1982—1983年度灌溉面积达到6,300万公顷,平均每年扩大5.6%。根据水的来源、土壤和作物的要求,印度的灌溉有井灌、渠灌、池塘灌溉等方式,其中渠灌占全国灌溉面积的40%左右。印度拥有的渠道网长达10万公里以上。政府鼓励农民自挖管井,修池塘,在技术上给予指导,经济上给予补贴。目前,印度的灌溉面积(包括不充分灌溉土地)已占全部耕地面积的三分之一以上。
印度对土壤的研究相当重视。目前,全国约有100个土壤研究实验机构,对各类土壤作分类考察,积累资料,作为栽培作物和施肥管理的依据。它们发现大面积土壤中缺乏某种微量元素,建议采用含这种微量元素的肥料,还研究改良酸性和碱性土壤措施,以提高作物产量。印度有长期产量很低的酸性土壤近5,000万公顷,如果采用适当措施可使产量提高3倍以上。
早在1953年,印度就设立中央水土保持委员会,协调全国水土保持计划。各地设立水土保持示范和训练中心,以解决各地水土保持问题。大规模的土壤保持规划包括防止沙漠扩大、修造梯田、造林、治理盐碱土、平整土地等方面。同时,政府还鼓励农民采取小规模梯田耕作、筑田埂、平整土地和种草等措施,以阻止局部地区的土壤侵蚀。
由于印度政府重视对水土资源的利用和整治,近几年农业生产已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对水土资源的利用和整治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如不适当的灌溉引起土壤盐渍化、沼泽化;为增加粮食产量过分开垦土地而破坏了森林,造成更严重的水土流失;各地区之间开发利用不平衡等等。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