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清景在新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1-11
第8版()
专栏:

清景在新春
杨群
中央国家机关精简机构,选贤任能的工作,为全国开了个好头,作出了榜样。许多老同志胸怀大局,高瞻远瞩,不仅欣然退居第二线,而且悉心发现、培养、带出接班人,使党的事业,延续有望;建设重任,后继有人。象煤炭工业部几位老部长引退之后,从基层矿上选拔几位作风端正、学有专长、富有经验的中年同志当上副部长。他们来自基层,情况了然;领导生产,驾轻就熟。一旦熟悉全局,自能指挥若定。这样,担子交得下,挑得动;既精简了机构,又提高了效率。这实在是党和国家的大幸,实现四化希望之所寄。
不是有些人老觉得接班人不易找,中青年干部这样不足,那样不行,精简机构,选贤任能的工作因而迟迟难于开展吗?看来关键还在于认识和决心。有认识,就能下决心;有决心,事情就好办了。
近日读唐诗《城东早春》,就颇有所感。
杨巨源写的这首诗云:“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意思是说,早春刚到,绿柳才黄,诗人已敏感到春的气息,一早寻春去了。待到上林花团锦簇,那就不足为奇,“出门俱是看花人”了。这首浅近的写景诗,在文艺评论家眼里寓有深意,王相评注的《千家诗》就说:“此诗属比喻之体。言宰相求贤助国,识拔贤才当在侧微卑陋之中,如初春柳色才黄而未匀也。若待其人功业显著,则人皆知之,如上林之花,似锦绣之灿,谁不知爱玩而羡慕之。以喻为君相者,当识才于未遇,而拔之于卑贱之时也”。看来,有些封建时代的士大夫,也能懂得“贫贱出英雄”的道理。我们共产党人,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这个武器,在这个问题上理应比封建阶级高明得多,更有远见。也可以说,有更多看到“清景在新春”的“诗家”。正因为这样,我们在培养和选拔千百万接班人这项具有战略意义的工作中,一定会做得更好,更成功。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正如大地回春,绿柳才黄;展望前途,更是繁花似锦。精简机构,选贤任能,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是实现四化的重要条件。中央国家机关作了好的开端,预示着这一战略性措施,将在全国开花结果。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