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阅读
  • 0回复

事业·理想·情操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1-25
第3版()
专栏:

事业·理想·情操
本报评论员
我们怀着敬慕的心情,向读者推荐这篇通讯。
年过半百的女畜牧师王素香,在遭受十多年磨难之后,回到工作岗位的第一件事,不是向人民伸手要什么东西,不是考虑怎样经营自己的安乐窝,也不是计较个人的荣辱和地位,而是要到“苦甲天下”的甘肃省通渭县农村去蹲点。那里人民的贫苦,绞痛了她的心:“这里需要我,我的点应该选择这里。”她本来可以留在大城市搞科研,写论文,也可以到条件较优越的地方去蹲点,还可以退休,安度晚年。但是,这个生长在“鱼米之乡”的女同志,却只身来到最贫苦的申家山农民中间,用自己所学的科学技术知识,为申家山农民,为甘肃干旱山区人民,设计、实施治穷致富的蓝图。这是多么高尚的情操!这就是我们党培养的一代知识分子忠于党的事业、热爱人民的形象。
目前,我国还有一小部分象甘肃中部干旱山区那样的地方,不仅自然条件恶劣,过去治理方法又有失误,以至长期处于“越穷越垦,越垦越穷”的恶性循环状态,农民的温饱长期没有解决。党和人民政府非常关怀这些地区的人民,几乎年年都给他们送去大量救济粮、钱、物,干旱严重时,甚至还从数百公里外给他们送去饮用水。但是,救济毕竟不是治本的办法,如何适应和改造当地恶劣的自然条件,逐步改善生态环境,把农业生产恢复和发展起来,才是对这些地方最根本的支援。这些地方的人民是殷切地希望科技工作者来带领他们向自然界斗争的。
王素香就是这样做的。她以满腔的热情,把科学知识带到贫苦的申家山,同这里的农民一道,探索把生态恶性循环逐步扭转为良性循环的办法,已经初步摸出了路子,总结出很好的经验。王素香把生产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当成自己科研工作的课题,把自己的理想与事业,同农民群众的愿望联结在一起,这种精神是科学工作者最可贵的精神,这种理想是最美好最高尚的理想。
现在,广大农民都在期待着农业科技工作者到他们中间去,共同解决生产上遇到的种种问题。我们希望更多的农牧业专家,工作在广大山区的科技工作者,象王素香那样,到农业生产的第一线去,到困难比较大的山区去,探索开发山区的路子,开创出建设山区的新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