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4阅读
  • 0回复

来自西南边疆的喜讯——西藏错那县勒布山区见闻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02
第4版()
专栏:农村通讯

来自西南边疆的喜讯
——西藏错那县勒布山区见闻
张立功
不久前,我们访问了位于我国西南边疆的西藏错那县勒布区。这里气候温暖,雨量充沛,资源丰富,但是山高路险,交通不便,经济文化落后。在这方圆七八十里的崇山峻岭中,居住着140户门巴族群众,共有486人。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特别是贯彻党中央对西藏工作的重要指示以后,勒布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开始由穷变富了。去年,全区总收入比1977年翻了将近一番,人均收入311元,口粮625斤,酥油34斤,90%的户有余粮,99%的户有存款。
我们顺着娘姆江峡谷,穿过喜马拉雅山南麓的深山老林,来到勒布区勒公社一队访问。十三户居民住在娘姆江北岸背风向阳的山坡上。走进靠江边的一栋楼房,热情好客的主人次仁达杰和他的妻子,用细瓷碗倒上香醇的青稞酒双手捧来。次仁达杰告诉我们:今年初,县委给一队拨来了建房款,派来建筑队,在解放军的协助下,挨家挨户盖房子。目前,已经有10户群众搬进了新居,解放军还给家家户户装上了电灯。次仁达杰会编小竹篓,不到两年收入1,500元。现在,他家4口人,有余粮2,400斤,存款700元,酥油300斤,他准备卖给国家一些粮食和酥油。
在离勒一队五六里的地方,有一个高峰茶场。我们沿着山腰的羊肠小道,向上攀登,到2,650米的高山处,呈现在眼前的是梯田层层,茶树行行,一片葱翠。几个茶工在翻晒着茶叶,叶片肥大,茶香纯正。茶工告诉我们,这个茶场现有职工25人,茶园76亩,年产茶1万多斤。今年新买了制茶机,压制茶砖,除满足本县需要外,还可以少量向外县调运。
勒布区委机关驻地附近,是竹木器厂。这个厂生产的木碗,造型美观,别具特色,在西藏享有盛名。为了进一步发展竹器品生产,今年,厂里从四川请来两个蔑匠师傅传技术。我们看到十多个男女青年正跟着学习。去年,竹木器厂收入1.7万元,今年可以达到2.5万元。
竹木器厂的隔壁是勒布学校。学生们都穿着同样的服装。门巴族校长群典告诉我们,过去社社队队办学校,师资和设备不足,一个也没办好。今年经过整顿,把全区学龄儿童集中到这里住读。国家拿出5,000元,给学生购置了崭新的床、被褥和衣服鞋袜等东西,每月发给学生生活费22元,最近又拨给学校十万元,准备修建新的校舍。在一年级教室里,我们看到门巴族青年女教师卓嘎正在给学生上算术课。小朋友们都聚精会神地在自己的小黑板上作算术题。门巴族是一个有悠久历史的民族,但是在千百年反动统治的压迫、歧视下,门巴族没有自己的文字,计算工具是手指和木竹棒。自从中国共产党的雨露阳光洒满这深山老林,门巴族才从政治、经济上翻了身,他们的文化史也才开始了新纪元!
返回途中,在云雾缭绕的基巴山上,我们访问了基巴公社,这是勒布区偏僻、贫穷的地方,前几年,农民几乎年年靠救济过日子,现在全公社39户,有20户修盖了新房,10户有了手表,每家都有了收音机。我们到白玛杰布家访问时,见他家旧房子的旁边,新盖了一幢安着玻璃窗的三层楼房。白玛杰布和他的老伴、姑娘,把我们请到新楼房去坐。只见4个装满粮食的长方形大木板箱子放在里屋,外间床上整整齐齐地放着七八床新藏被,高处的竹竿上搭着20多件新氆氇衣和一些别的料子服装,桌子上崭新的牡丹牌交流收音机里,正播送着歌曲。白玛杰布老人深有感慨地说:“过去,我只知道金银财宝、珍珠玛瑙宝贵,现在,我认为这些东西远不如党制订的好政策宝贵。”这就是门巴族群众的心声,表现了他们对党的无限信赖和热爱。这里,使我想起了一位老作家的诗句:“……
我要在这里抓一把干净的
经过紫外线消毒过的泥土,
告诉远方的朋友:
这里信仰正在复苏,
并且经过共产主义的
红色紫外线的消毒,
天天和这里的青稞、
奶、酒同时成熟!”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