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革命斗争的号角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06
第4版()
专栏:

革命斗争的号角
本报记者 王永安
12月4日下午5时55分,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这首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的传世名作,倾注了中华民族为争取祖国独立、繁荣、富强的炽热情感,塑造了勤劳、勇敢、智慧的中国人民的光辉形象,是各族同胞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时代最强音,是动员亿万人民进行伟大革命的战斗号角。今天,无论是在祖国的天南海北,还是在世界的天涯海角,只要一唱起或者听到这雄壮的歌声,我们就会立即想到伟大的祖国、伟大的人民,就会感到做一名中国人是多么的自豪!
国歌——国家的象征。全国音协主席吕骥说:“一个国歌的确立,要看它在历史上是不是起了作用,是不是拥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他说:“《义勇军进行曲》原为电影《风云儿女》主题歌,是1935年由田汉、聂耳作成,它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起了很大的宣传鼓舞作用。1949年全国政协会议在征集国歌时,这首歌曲入选了。当时有人认为新中国已经站立起来了,而歌词说的形势却是‘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歌词已过时了。周总理召集大家开会,指出这首歌在历史上起过巨大作用,尽管新中国成立了,但今后还可能有战争,要居安思危。9月27日,政协会议通过《义勇军进行曲》为代国歌。”哲学家任继愈说:“多年来,这首歌已深入人心。现在正式作为国歌,对我国人民在开创社会主义建设新局面中,无疑是个很大的鼓舞。”语言学家吕叔湘讲:“国歌的歌词,是唤起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号角。现在我们胜利了,不能忘记过去。高唱这首歌,就要珍惜革命的成果,振奋精神,向新的目标前进。”
将田汉词、聂耳曲的《义勇军进行曲》定为国歌,这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的拨乱反正工作的胜利。在全国人代会上,许多人民代表反映了人民的意见,一再提出恢复《义勇军进行曲》原歌词。1978年2月,当五届人大一次会议决定以修改的歌词代替原歌词时,北京代表关山复指出,新歌词不如原歌词,是否不要匆忙改变,推迟到下一次会议再议。这个意见当场得到许多人的赞同。五届人大二次会议上,安徽代表陈登科(安徽省文联副主席)正式向大会建议要恢复国歌原歌词。五届人大三次会议,要求恢复原歌词的呼声越来越高。北京代表钱钟太、关山复、冯至、许明月、夏鼐、赵喜民、王惠德、王若水、侯宝林、王言昌、江牧岳等11人提出了恢复原歌词的提案,认为1978年修改国歌歌词是在当时思想上尚未完成拨乱反正的情况下提出来的,修改的两条理由(原歌词作者有问题,歌词已不符合形势的发展)是站不住脚的,实践证明修改过的歌词也不为群众喜爱。接着在修改宪法中,宪法修改委员会许多委员和各界人士也都提出了类似建议。这次大会主席团认真考虑了各方面的意见,提出了恢复原歌词,撤销本届人大一次会议通过的国歌决定的建议。所以,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习仲勋宣布本次大会通过关于国歌的决议后,全场报以雷鸣般的掌声,它反映了人民的心声,也说明我们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是充分发扬民主,认真贯彻民主集中制的原则的。
六十七岁的关山复说:“《义勇军进行曲》概括了中华民族精神,有着很广泛的群众基础,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现在正式定为国歌,是大得人心,必将得到全国人民的拥护。”
唱国歌,会把人们带到那硝烟弥漫、炮火连天的战场,会向人民展示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的英雄画卷。代表们纷纷表示,要以国歌为教材,在全民中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
六十三岁的陈登科同志说:“我们打游击时,就唱《义勇军进行曲》,对它有特殊的感情,从斗争的实践中感到这首歌对革命起了作用。今天的青年一代,要象歌词中说的‘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把一切献给祖国。”国家民委主任杨静仁向记者发表谈话说:“恢复《义勇军进行曲》为国歌,有着重要意义。这首国歌反映了中国人民的革命传统,体现了居安思危的思想,给我们搞好社会主义的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加强各民族团结,完成祖国统一大业,都赋予新的内容。希望各族人民按歌词所说的‘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勇于克服前进中的各种困难,把我们各项工作搞得更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