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阅读
  • 0回复

他们思念着祖国的土地——访大马士革雅穆克难民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07
第6版()
专栏:

他们思念着祖国的土地
——访大马士革雅穆克难民营
新华社记者 芮英杰
雅穆克难民营是叙利亚首都大马士革5个巴勒斯坦难民营中规模最大的一个,占地4平方公里,分几个街区。这里居住着从1948年以来先后被以色列逐出家园的12万多名巴勒斯坦人。
这些被逐出的巴勒斯坦人,起初就住在大马士革的清真寺里,或露宿在屋檐、树荫下。1952年,叙利亚政府划出这块地方,作为难民的营地。巴勒斯坦人领受阿拉伯兄弟的盛情,在这里砍掉树丛,搬走乱石,填平沟壑,搭起帐篷或建起房屋,逐年改善,现在这里的房屋大部分已是用水泥和空心砖建成的二层或三层楼房。沿街的楼房底层,开设着各种商店、手工业作坊和服务门市部。
1948年就被以色列赶出家园的法乌兹老人,在雅穆克有一幢两层的简易小楼,楼下开一个小小的日用杂品商店,算是生计的来源。大儿子瓦立德在1967年“6·5”战争后的一次战斗中受伤,被以色列俘去关押了十四年,1981年9月回到父亲这里。他一进屋就惊讶地问父亲:“为什么盖这楼房,不想回老家了?”老人回答说:“我作梦都想,如果有一天我们争到了返回家园的权利,这房子,这房子里的一切,我都可以不要,带上全家马上走。”
老人说,他的家在加利利地区的阿卡山脚下,那里有他的橄榄树、苹果树,真是美极了。他说:“祖国、土地比什么都珍贵。不回祖国,不回到自己的土地上,我死也不会瞑目。”
一位名叫扎赫拉的巴勒斯坦妇女带着孩子住在雅穆克的一条小巷里。大儿子在游击队,二儿子在一次敌后游击活动中被俘。现在她租用着别人的两间房子,自己不想盖。她说:“小鸟都知道树是它的家,知道在树上搭窝,何况人呢!有一天我们回到家,在自己的土地上搭个小草房,也算了却平生之愿了。”
扎赫拉的小儿子在上中学,他没有回过家乡,却从母亲那里知道家乡的确切地点。他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画了一张图,在巴勒斯坦北部他家乡的位置上标上一个红点,指着对我们说:“我的老家就在这儿!”
在雅穆克难民营里,几乎每个家庭都有人在前线,或者有人牺牲、坐牢。难民营妇女协会负责人伊曼,大哥在“6·5”战争中牺牲了,弟弟在一次战斗中失踪。她说:“尽管这样,我们并不想消灭别人,也不想威胁别人的生存。我们只想争取生存的权利,争取返回家园的权利”;“我们主张穆斯林、基督教徒和犹太人都一起和平生活。”
伊曼是在1968年随父亲来到雅穆克的,从那时起她就负责起了整个难民营的妇女、儿童工作。她说她的任务就是不让人们忘记巴勒斯坦事业。她领导妇女学习形势,然后再让妇女向自己的孩子们讲。她组织妇女军训班、抢救伤员班,照顾军属、烈属,动员献血。在最近的黎巴嫩事件中,雅穆克难民营向前线医院输送了一大批女护士,其中不少在抢救伤员中立下了功劳。
出生在异乡的年轻一代,凡是没有去前线的,便都在拚命学习。他们说:“我们没有祖国,为了生存,争取返回祖国,我们必须学习本领。”
穆罕默德是大马士革大学机械系三年级学生。这天他同我们谈了很久。他怀着必胜的信念说:“现在我们的事业遇到了困难。可是阿拉法特主席早就说过,如果你想走过一片森林,路不可能是笔直的。巴勒斯坦革命好比是通过一片森林,道路是曲折的,但是我们终将闯过去。”
雅穆克难民营里有12所小学和中学,近3万名巴勒斯坦孩子们在那里学习。那些严肃认真而又生气勃勃的巴勒斯坦孩子,使人深深感到巴勒斯坦事业充满着希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