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阅读
  • 0回复

略谈陈大远的散文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08
第5版()
专栏:

略谈陈大远的散文
管 桦
空漠的沙原,并不留恋他的过去。而那来自山谷的流泉,却永远怀念他的故乡,怀念他在山川大地变幻时见到过的一切,唱出充满山野和草原气息的歌。
陈大远同志远在抗战前二十多岁时,曾经以他的诗词、国画、音乐闻名于故乡还乡河两岸的教育界。投身革命后,抗日战争年代里,以他的短篇小说、散文,成为炮火烟尘中跨越冀东长城内外的文化战士。在报社工作之余,编过油印文学刊物《铁骑》和《新长城》。全国解放后,先后参加市、省宣传和文联领导工作。1955年任驻丹麦使馆文化专员,直到今天仍从事国际文化交流工作。大远是有多方面艺术素养的诗人和作家,但他是在繁忙的外事工作之余写作。我知道大远从没想使自己成为一个诗人或作家,而是出于对生活的感受,胸中勃勃,形于诗文,就象那流泉奔流时自己发出的声音一样。在他从容地剖析人类的天性,洞察生活的隐秘,不知不觉中成为一名人类灵魂的使者时,连他自己也不知道。终于,1957年他的第一本散文集《安徒生的故乡》问世了。以后,另一本散文集《北欧行诗话》,古体诗词《大风集》,描述抗日战争中冀东人民斗争的长篇小说《蟠龙山》,古体诗词《匏尊集》,散文集《域外抒情集》、《风雨苍黄》、《人间悲喜》相继出版。他的古体诗词和散文,突出地显示了作为诗人和作家的才能。
如果我们说巨大并不是伟大,而伟大也并不就得巨大,作者所描述的最微小的人物,莫过于《斧头列传》里的高生,《二郎庙的广阔天地》里的四五岁的陈子,和《神话》一篇里赫尔斯特的十四岁的女儿了。大远写陈子天真善良而又坚强的小女孩悲苦生活中的一点小小的欢乐,而那欢乐也在瞬息间消失了。这篇回到作者记忆里的真实生活的描述,却充满了浓厚的童话色彩。它使我们想起安徒生的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神话》一篇则是现实生活与童话巧妙的结合;一个薄薄的灰云遮住了月亮的初夏的夜晚,深绿色的浓荫包围中,主人赫尔斯特给大远讲述,每年5月25日,飞过地中海和欧洲大陆来到丹麦的每一只雌鹤,带着一个小天使般的小孩,把他投到认为最恰当的人家的烟囱里。这个家庭,不久就会生下一个小天使般的男孩或女孩。使人充满希望和幸福的优美的神话故事,如同在作者眼前升起的月亮,被现实生活的灰云遮住了。主人告诉大远,他的一个最心爱的女儿14岁时病死了。这女孩临死的时候说:
“快到五月二十五了,爸爸放一盘菜在窗台上,灰鹤会给我带个小弟弟来的。”
这个女孩使我想到作者儿时背着有病的小妹妹陈子,去到荒芜的孩子唯一可以游玩的二郎庙时,小妹妹怕背着她的哥哥太累了,说:
“哥哥,我会走!”
但是走了几步,便栽倒在那开满石竹、鬼脸的草地上。
当我们回首旧时代,凝望长满野花青草的荒野上,一个小男孩把那比他更小的将要死去的小妹妹揽在怀里,那惨白的小脸儿紧贴在胸前的时候,那含有万古忧愁的颜色,染上我们的心。但大远是把微小中更见其伟大的那些不可伤害,不可征服的灵魂呈现给我们,使人感到一阵微微的战栗。
这种微末中却见其伟大灵魂的实录,在《斧头列传》里,作者给我们做了更加详尽的描绘。在一次渺不可忆的相见中,大远曾象介绍一个他的尊敬并引以为骄傲的老朋友那样,把那给报社做饭的普通农民高生介绍给我。这是大远的风格,我并不以为奇。但却没想到数十年后,大远为这个早已被人遗忘的大师傅著文立传。它构思于“四人帮”否定冀东党和人民革命历史的大灾难时刻,写于打倒一切否定一切的“四人帮”被粉碎之后。大远是以他亲身经历过的见闻,虽然只是沧海一滴,却是庄严地宣告:冀东的革命历史,是在共产党领导下,由无数高生这样广大人民创造的。这是用斧头的纯钢锋刃在大岩石上刻下的历史,“四人帮”一伙偷天换日的魔掌,也无法把它抹掉。但是大远的散文,象他的为人一样,从来没有那威严逼人的号令之声,就象平日同朋友谈天,很容易把生活彼岸的语言,接到此岸。在庄严的大地上,听到他朴实亲切的语调,却又充满摇撼我们心灵的力量。
《斧头列传》继承了《史记》文学传统,还看出了鲁迅的影响。这就是从质朴和幽默中犹见笔端之锋利。而《中秋史话》则是乘着散文之鸟,在广阔的天空中纵横穿飞。作者把自己亲身经历过的半个世纪风云变幻的生活,从容不迫地凝结在几千字里。简练而丰富的想象,真实的人物、景色和性格的刻画,繁复的画面中包含着迷人的生活韵调,显示了富有个人特色和时代精神的鲜明特征。在这篇散文里,我们看见一个中秋之夜,所有的人都入睡的时候,大远独自一人,在大西洋岸边他的住宅的阳台上,放了一个小桌,打开一桶花生米,弄来一瓶杏花村,等待着从分别了两个多月的故乡移动过来的月亮时,眷念祖国的深情,感人泪下。
正象有了中华民族传统的美德,才会有革命的情操一样,有了对祖国深沉感情的人,才会把他充满友爱善良的目光投向世界。《第十一章》这篇散文里,我们不只看见从那里眺望象镜子一样平稳浅蓝色湖面的森林,以及居住在林中的善良的丹麦作家勃赫尔夫妻的恩爱生活,还可从勃赫尔包含着探寻神色的眼光里,找到了“不同的阶级是可以合作”的灵感。除了政治家们,几乎全世界的作家也都在关心着人类的命运。不是和平共处便是仇杀。人类是多么的幸运而又不幸啊!一方面以科学和文化使自己超脱出兽群,成为万物之王,一面又是无尽无休的战争在人类中进行。我们中华民族豪迈宽容大度的性格,是如何向往着在这大气云雾中悬浮的星球上,国与国,民族与民族之间,都过着恩慈友善的和平生活。《箱根之行》,大远和日本朋友饭塚先生泛舟富士山旁的湖上时,以他对故乡雾灵山的深沉感情,歌颂了象从汹涌的波涛之中,远远升起的雄伟壮丽的富士山。他给我们描绘了饱含着蒙蒙细雨烟云之中童话一般富士山色的同时,又让我们听到粗细缓急水流发出的鸣琴一般的声音和山崖的回声。并以他对中日两个伟大民族传统文化的广博知识,使我们的心,悠然地随着他的音调,在远空下的历史河流中畅游。
陈大远的散文象绘画一样,是让精神性的东西,蕴含在一种感性的可以眼见的形象里去。大远以极自然的、几乎使人看不出技巧的结构、纯民族的白描语言、情趣、幽默感、轻松感和民族情调,把我们引到他的散文身边时,我们还看到了情感、和谐、想象和理智的均衡。大远追求的艺术境界,是把高亢的悲歌,雄壮的奏鸣,生命的呐喊,浑然成为如歌慢板、低回婉转的吟唱;以他深沉真挚的感情,毫不费力的和大自然以及生活在大自然中的人们一同前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