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7阅读
  • 0回复

日本“科学技术立国”考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18
第7版()
专栏:

日本“科学技术立国”考
张可喜
在日本,自1980年提出“科学技术立国”的口号后,目前正在出现一股“科学技术热”。
日本重视科学技术的作用,依靠它发展社会经济,并非始自今日,其传统至少可以追溯到百年前的“明治维新”。1868年,日本新政权提出了“殖产兴业”、“富国强兵”的建国方策,除在政治上进行改革外,还全面地采纳了以西欧为主的现代科学技术体系。它提出了“和魂洋才”的口号,“和魂”即太和民族的灵魂,也就是要保持本民族的独立性;“洋才”,即外国的科学技术。这表明了当时日本人学习西方的态度:在学习先进事物时,不要丧失自主性。那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正处在所谓“第二次技术革命”的高潮中,日本大量引进纺织、钢铁等现代工业技术和设备,并通过“请进来”、“派出去”的办法培养科学技术人材。据说,1868年至1889年,日本以高于政府部长的薪金聘请的外国技术专家、教师共有2,299人,1868年至1877年,派往国外的留学生有550人;1873年设立了“工学寮”(东京大学的前身),后成为世界上最早有工科的综合大学之一;创立了工业技术试验研究机关和数、理、化、生、地等学科的学会及科学院——东京学士院。到十九世纪八十年代末,日本基本上完成了“移植”西方现代科学技术的工作,本国的科技人材和教师逐渐取代了外国人。这一时期被称为日本的“科学革命”。
科学技术史家还把1917年前后一个时期称作第二个科学技术发展高潮。这个时期内,日本设立了科学技术史上有名的理化研究所等一大批科研机构。此外,文部省还开始颁发自然科学奖金。理化研究所不仅在科学技术研究上取得了很大成果,而且培养出了一批著名的科学家,如诺贝尔奖金获得者朝永振一郎、坂田模型的创始者坂田昌一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更致力于“振兴科学技术”。第一次振兴科学技术高潮出现在1955年前后。这时,日本经济已基本上恢复到战前水平,大学和科研机构也都大体走上正轨,日本劳动生产率总部、原子能委员会和科学技术厅先后成立,科学技术政策也健全起来。
战后大规模的科学技术热是在六十年代形成的。这是日本经济高速度发展的“黄金时代”。池田勇人内阁在制定“国民收入十年倍增”的经济计划的同时,还制定了发展科学技术的十年规划,把国民生产总值的2%用于研究开发,并加强了高等理工科教育,增加招生人数。大企业狂热地引进欧美先进工业技术,出现了“引进外国技术热”。六十年代的经济高速发展期被日本经济学家称为“第二次产业革命”。
八十年代以来,由于七十年代的两次“石油冲击”和世界性工业技术停滞等影响,资本主义世界至今尚未钻出长期慢性经济萧条的暗道。早已尝到“技术革新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甜头的日本目前又在从科学技术方面寻求出路,以恢复经济的活力。此外,经过百年的努力,日本终于在经济和科学技术上赶上了欧美国家,正在电子、新材料和生物工程等尖端技术领域与之进行激烈的竞争。今后,科学技术研究开发能力的大小将决定国际竞争中的胜负。这一形势也要求日本不再依赖欧美而独自进行有创造性的研究开发。因此,在进入八十年代时,日本便比以往更明确地提出了“科学技术立国”的目标,并诱发了目前这场“科学技术热”,已有不少人用“第三次技术革命”、“新产业革命”等来称呼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