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具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彝族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正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20
第3版()
专栏:

具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彝族
在中国人民革命斗争史上,曾传诵过工农红军在长征途中和四川“夷民”结盟的佳话。“夷民”,就是今天的彝族。
彝族是一个具有革命传统的民族,历史上曾经为反抗外来侵略者和本民族内部的压迫者进行过不屈不挠的斗争。抗日战争后,彝族人民热情支援红军抗击日本帝国主义,许多彝族青年在红军的宣传教育下,参加了革命队伍。彝族人民的优秀儿子罗炳辉,就是一位从奴隶成长起来的红军将领。
彝族的历史比较悠久,据汉文和老彝文历史资料记载,在公元前二世纪到公元初期,彝族先民的活动中心大约在滇池和邛都(今四川西昌东南)两个区域,后来才南下到金沙江和安宁河流域。大约在公元三世纪以后,逐渐扩展到滇东北、滇南、黔西北及广西西北部。
由于地区和历史条件的不同,解放前,彝族社会发展很不平衡,云南不少地区封建地主经济已经迅速发展,可是在川、滇的大小凉山地区还存在着野蛮的奴隶制度。社会生产十分落后,奴隶的生活极为悲惨。
彝族人民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也创造了自己的古老文化。彝文,也称为“爨文”、“韪书”,统称老彝文,大约形成于十三世纪。至今,大部分彝族地区都保留着一种用老彝文抄录的有关彝族的历史、文学、医学著作,用老彝文镌刻的碑铭也不少。
彝族有自己传统的历法和节日,年节,彝语称为“库施”,意为“新年”。年节没有固定日期,一般在秋收后择吉日举行。“火把节”,是各地彝族共同的节日。
解放后,经过民主改革,彝族人民彻底砸碎了奴隶制的锁链,从1951年到1980年先后在彝族聚居的地方成立了凉山彝族自治州(首府在西昌)、云南楚雄彝族自治州和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在云南峨山、路南、宁蒗、巍山、江城、南涧、寻甸、新平、元江以及贵州威宁、广西隆林等地成立了彝族自治县或包括彝族在内的各族自治县,彝族人民获得了当家做主的权利。三十多年来,彝族地区的经济文化有了很大的发展,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彝区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献书(附图片)
四川越西县苏姑公社光明三队的彝族社员在学习彝文。张在璇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