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0阅读
  • 0回复

张伟贤海水驯化尼罗罗非鱼获得成功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21
第3版()
专栏:

张伟贤海水驯化尼罗罗非鱼获得成功
本报讯 记者肖美俊报道:广西钦州县淡水养殖场工程师张伟贤将淡水养殖的尼罗罗非鱼,通过海水驯化进行养殖获得成功。今年,在北海、钦州、防城三县(自治县)市水产局同志的协助和支持下,他在沿海3,200亩不同盐度的海水池塘里,放养了600万尾尼罗罗非鱼鱼苗。目前,从已收的鱼塘来看,最高亩产达700斤,预计全部收获后,总产量可达20多万斤,比去年增长13倍。
尼罗罗非鱼原产非洲及中东大西洋沿岸的淡水水域,具有个体大、生长快、食性广、繁殖力强、肉味鲜美、骨刺少(没有肌间刺)、养殖周期短、当年可成商品鱼等优点。1976年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把它作为淡水养殖的优良品种,向世界各国推荐。
1978年,我国长江水产研究所成功地引进了这种鱼种。1980年8月,张伟贤开始进行海水驯化尼罗罗非鱼的试验,在盐度7‰左右的海水池塘里放养了200尾二至三厘米长的尼罗罗非鱼,到1981年1月,最大的有1斤7两,最小的也有8两,平均1斤4两。1981年,张伟贤又在工人和技术人员的协助下,分别在盐度不同的防城、钦州、北海三个县市沿海220多亩海水池塘里放养了16万尾尼罗罗非鱼鱼苗,普遍获得了成功,总产量达到15,000斤。
经过80多次反复试验,张伟贤发现尼罗罗非鱼对海水的适应性很强。据资料记载,中国沿海乃至世界各地沿海一般海水盐度都在35‰上下,而张伟贤试养的结果,尼罗罗非鱼在盐度40‰的海水里不仅不死,而且还能生长和繁殖,甚至在盐度60‰的海水里也不死。从试验结果来看,这种鱼可以在各地沿海推广,成为一个新的海鱼品种。
张伟贤将淡水的尼罗罗非鱼经过海水驯化养殖成功,得到有关领导部门的重视和支持。今年3月,他与全国其他省市18位同志一起荣获了国家科委和农委联合颁发的关于尼罗罗非鱼引进养殖及杂交优势利用重大科技成果推广奖。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