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第二次企业管理国际讨论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21
第5版()
专栏:

第二次企业管理国际讨论会
由中国企业管理协会和欧洲管理论坛联合组织的第二次企业管理国际讨论会10月下旬在北京召开。西欧和美国、中东等16个国家和地区的50多位企业家和学者以及我国的工业和企业的近60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会上,国家经委、国家计委等部门的负责同志,就我国当前经济形势、经济政策、长远发展目标以及技术引进和与外国的技术经济合作等问题作了发言。会议对企业管理中的问题交流了经验。
西欧等国的企业家和学者在会上的发言,引起我国代表的很大兴趣。
西欧代表的发言认为,依靠技术进步来提高生产率,必须贯彻于生产的各个阶段。在产品开发与设计阶段,要努力提高产品功能,减轻重量,通过产品零部件的标准化、系列化来增加产品的型号品种。设计要优化,以利于制造,利于搬运。在生产过程中要采用新工艺,对生产设备要精心挑选,以减少加工工序和加工时间;改进工艺装备以缩短机床调整时间;加强维修以减少设备停工台时,特别要重视对工序工和调整工的培训。此外还要加强生产过程的控制与监督,以缩短生产周期,降低在制品储备,减少废次品损失。采用新工艺、新材料要着眼于节约能源和材料消耗。产品质量要成为公司一级的指导思想,得到企业内各级机构的经常注意和重视。一个企业要以物美价廉取胜,不能用降低质量去换取降低成本。
西欧代表认为,对于“技术”,应理解为整个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从研究开始直到销售所用的知识都属于技术的范畴。
通过应用新技术对老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来实现现代化,所花费的投资,比建立新厂要少得多。这里所说的新技术,既指先进的物质手段,也指掌握技术的才能,即包括硬件与软件。这方面包括:要研究怎样改进现有产品的质量,增加花色品种,提高生产能力,而使机器设备的投资尽可能少;怎样就地取材来解决原材料供应;怎样使工厂的生产的流程更加合理,生产方法更先进而经济;怎样改进现有设备来生产新品种。此外还要对企业现行的机构体制详加分析,为使各职能部门能提高效率,采用新的工作方法,解决薄弱环节,而进行必要的机构改革。
怎样当好企业家?西欧代表认为,作为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对企业的发展有一定的远见,并使全体职工了解企业的目标并为之努力,要能建立起一套合理的管理体制来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
企业经营得好不好,可从以下几方面来衡量:
从创造的价值和利润,来衡量企业经营的效率;
从对未来的发展有无潜力,来衡量企业有没有活力;
从探索新的机会、新的市场和取得资源的能力,来衡量企业有没有应变的能力和灵活性,以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
从对社会、对职工能否承担责任和使大家满意,来衡量企业办得是否得人心。
企业领导人要把管理的各个方面,如生产、技术、财务、人事等,都装在心中,企业家应该是一个通才,而不是一个专才或偏才,他要从各种因素中权衡利弊得失来作出决策,并取得多数人的赞同和支持。
七十年代以来,西方管理理论没有出现新的重大发展。现在新的管理方法,不是发源于书斋,而是要到成功的企业中去寻找。
我国代表认为,通过国际讨论会这种形式,了解西方在企业管理方面的一些观点和动向,学习借鉴国外在这方面的经验,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渠道。
(潘承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