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6阅读
  • 0回复

第二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物质基础的生产 第十一章 做好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21
第5版()
专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读本

第二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物质基础的生产
第十一章 做好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第三节 国有生产企业的管理(上)
生产企业管理的范围和基本要求
在一个企业中聚集着许多职工,他们及其家属在生活上就会有许多问题,企业的行政领导人当然应该关心和尽可能帮助解决,但大都应由社会有关部门来解决。例如由市政建设部门、民政公安部门或社会服务行业乃至社会团体等来解决。在企业内部有工会、青年和妇女等群众组织,它们对企业的工作有很大的作用,但不是企业管理的机构。现在尽管事实上有不少事都由企业包下来,但是国有生产企业管理还是应该有它特定的任务和范围,那就是组织、指挥、协调生产企业范围内人们在共同劳动中的生产活动。它一方面使劳动者能够以适当的方式组织起来,共同使用属于国家的生产资料,按照不同产品的不同性质和技术要求及其规律性进行劳动,另一方面使劳动者在共同劳动中互相配合,结合成为集体的力量。为了完成生产企业管理任务,在企业管理的范围内还包括制定与上述管理职能相适应的规章制度,建立管理机构等等。
按照上面所说的范围,我们可以说对社会主义国有生产企业的基本要求是通过合理地组织企业人力、物力、财力来保证企业的经营目标、经营方针、经营计划得以实现,保证企业能够很好地完成自己的生产经营任务。企业的管理就是围绕经营来进行的,人们常常把经营和管理连在一起讲,或者把经营包括在管理的概念之中,就是因为管理和经营有这样一种关系的缘故。
生产企业的管理内容
生产企业的管理内容很多,可以列举如下:
(一)生产管理。包括(1)做好生产过程的组织,按照生产特点、生产类型确定合理的工序,在空间上合理布置生产设施,在时间上使各阶段、各工序紧密衔接、连续不断,在各个生产环节均衡地有节奏地进行生产;(2)根据生产周期、批量等特点制定科学的工时定额、产品定额等标准,制定生产作业计划。
(二)计划管理。包括编制长期和短期的生产经营计划,组织供产销一体综合计划的全面执行,对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检查、协调和调查。
(三)技术管理。包括发展新产品与改进老产品的设计、试制的管理,工艺设计的管理,技术标准、技术规程的制定和执行,技术后方的组织,技术文件的管理,等等。
(四)设备管理。为了保证机器设备经常处于良好状态和提高机器设备的效能,根据设备性能和使用要求按照操作规程合理使用,做好机器设备检查、修理、维护、保养工作,做好机器设备的验收、登记、保管、报废、更新、改进等工作。
(五)质量管理。包括对全体职工进行“质量第一”的教育,对产品质量情况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制定改善质量的措施和计划,组织和检查改善产品质量措施计划的执行,对生产的全过程中建立质量控制系统和进行产品质量的检验。
(六)劳动管理。包括劳动定额和定员的确定,劳动力的配备和轮班的组织,完善劳动组织健全企业各种岗位的经济责任制度以及考核奖惩制度,组织开展劳动竞赛、加强劳动纪律,做好劳动报酬以及劳动保护等方面的工作。
(七)物资管理。包括编制物资供应计划,制定物资消耗定额和储备定额,仓库管理,等等。
(八)成本管理。包括编制和组织执行成本计划,建立和完善成本核算和成本分析工作。
(九)财务管理。包括固定资金、流动资金和专用资金的管理,企业盈利的管理,企业财务计划的编制和组织执行,健全财务管理的组织机构和责任制度,明确财务部门及财务会计人员的职责及权限,执行财经纪律,等等。
此外,各项专业管理,都须以良好的管理基础工作为前提。这些基础工作包括原始记录、统计、计量、数据、表报以及各种信息处理等项工作,这是搞好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必须加以重视。尤其在目前,加强企业管理工作更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权威的生产和管理的指挥系统与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
建立权威的生产和管理的指挥系统,这是搞好企业管理很重要的一条。
企业生产和管理指挥系统,包括厂长(经理)、副厂长(副经理)、总工程师、总经济师、总会计师和职能科室,以及车间主任、工段长和班组长及其相互间的职责关系。厂长是企业生产和管理的总指挥,企业法人的代表,副厂长是厂长的助手;总工程师等是各有关方面的负责人;职能科室是厂长的办事机构;车间主任等是执行厂长命令的基层单位的指挥人员。建立、健全以厂长为首的有权威的指挥系统,是保证企业各项工作有秩序、高效率地进行的保证。
权威的指挥系统不仅建立在严密的组织和严明的纪律之上,还要依靠它的指挥的科学性。这里所说的科学性有两个含义,一是整个指挥系统是按照科学的原理组织起来的(指挥系统如何组织起来现在已经成了一门科学),二是指挥工作本身也必须是科学的。只有这样两个方面的指挥都具有科学性,才能保证指挥系统长期地保持它的权威性。
在企业中建立有权威的生产和管理指挥系统,与在企业中实行民主管理、发挥职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是相辅相成的。职工直接参与管理,是企业的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企业在作出重大决策之前,职工有权发表自己的意见,有权在职工代表大会行使自己的权利。而企业领导人在作出决策之前,就应该广泛地听取职工群众的意见。职工群众还可以行使他们的监督权。民主管理的基本组织形式在我国是党委领导下的职工代表大会制。职工代表大会不仅对企业生产经营方向等重大问题有审议权,而且对涉及企业内部的分配问题,职工切身利益问题,对制定、修改和废除全厂性的重要规章制度有决定权;对管理干部有监督权,建议任命、处分权或选举、罢免权。厂长由职代会选举产生或由上级任命的,既要对国家负责,也要对全体职工负责。组织“三结合”小组也是实际起作用的一种民主管理形式。搞好民主管理不仅不削弱指挥系统的权威性,而且使它的权威更有群众基础。
本章执笔:晓亮 唐丰义
(原载《经济学周报》1982年第35期)(三十一)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