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阅读
  • 0回复

也谈南方山地丘陵的建设方针——与侯学煜同志商榷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26
第3版()
专栏:

也谈南方山地丘陵的建设方针
——与侯学煜同志商榷
 中国草原学会秘书长 李毓堂
编者按:12月9日本报刊登侯学煜同志《关于南方山地丘陵的利用方向问题》一文后,中国草原学会李毓堂、中国农科院熊德邵、甘肃省草原生态研究所任继周和湖南省南山牧场的有关同志提出了不同意见。他们不同意侯学煜同志文章的主要观点,认为利用南方草山的资源优势发展畜牧业是合乎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的。这说明,对南方山地丘陵的充分利用,大家是很关心的。在山地丘陵的建设方针和草山利用问题上,是有不同意见的。有不同意见是正常现象,就类似问题展开争鸣是好事。大家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通过实践的检验,真理是会逐步被认识的。
侯学煜同志最近发表的《关于南方山地丘陵的利用方向问题》一文,提出南方各省应把占总面积70—
80%的山地丘陵主要用来发展林业,他批评“向草山要肉”的口号和“在草山上建立大型现代化牧场”的作法。他的结论是,在南方草山、草坡发展牧业“行不通”。我不同意侯学煜同志的这些观点。
南方山地丘陵不宜搞“以林为主”的一刀切
我国南方十三省、市、自治区(不包括西藏)有
山地丘陵30亿亩左右。不同的自然条件和历史的演变,形成了各种自然类型和经济地理区域。其中,林地9亿多亩,草地和疏林草地6亿亩,农地山田几亿亩,还有许多未利用的石山、秃岭、沟壑等。丘陵山区居住着几亿人口,边远高寒山区聚居着许多少数民族,他们靠山吃山,从事农业、牧业都有悠久的历史。这里有许多地方处在林带分布线以上,自古即为草地或已变为森林不易生长之地。研究南方山地丘陵的整个建设方针,必须考虑上述自然条件、土地类型、利用现状和群众的经济利益,因地制宜,分类指导,林区以林为主,农耕区以农为主,草山区以牧为主,在整体上实行农林牧三结合。假使不考虑客观实际,主观地一律推行“以林为主”的方针,不仅违背自然科学,也违反当地群众的利益。例如,在湖南、湖北、广西、云南、贵州以及海南岛等高山区,多是土家、苗、瑶、彝、畲、布依、藏、黎等少数民族聚居区,那里地处高寒,造林生长缓慢,经济效益不高。近几年来,许多地方种草养畜,养畜改土,以牧促林,经济发展很快。如果搞“以林为主”的一刀切,不仅林业发展不起来,农牧业反而受到损害,群众的生活就会立即成为问题。
利用草山优势发展牧业完全符合客观实
际和经济效益的原则
侯学煜同志认为,向草山要肉和建立大型现代化牧场,“既不符合客观条件,又违反讲求经济效益的原则”。他不仅批评“向草山要肉”的口号和利用草山经营牧业的具体方式,而且根本否认南方有草山草地这一土地类型的存在。他把几亿亩的南方草山同几十亿亩的山地丘陵混为一谈了。
我国南方草山(或称草地),同国外同类型的草地一样,有其存在的科学依据和客观历史条件。据调查统计,南方约有草山草地6亿亩,其中包括疏林草地(长有零星树木,树冠覆盖度在30%以下的草地)1.4亿亩。依自然地理气候特征划分,可分为亚热带丘陵伏秋旱灌丛草场、亚热带高山低纬度高海拔温凉湿润草场、热带丘陵伏旱灌丛草场和热带高原、高山草场等类型。按利用现状分,有用于放牧或割草的天然草场,有经过人工改造的改良草场,也有人工种植的永久性草地。各类草场的形成和利用都有长久的历史,各有其生成的历史过程和气候、土壤、地貌植被类型等特征。许多草地要改变为森林是很难的。在各类草场上,有牧草资源3,000种以上,其中有许多适合酸性土壤生长,营养价值丰富、产草量很高的多年生和一年生豆科、禾本科优良牧草。长期来,这些优良牧草培育出了我国南方许多著名的优良畜种,如广西的隆林牛、云贵的高峰牛、华南的湖羊等。目前南方山地丘陵已建有许多优良种畜场和经济牧场。千百年来,畜牧业在南方各族人民经济生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们提倡利用南方草山资源发展牧业,是为了利用草山的水热条件和优良牧草品种,改良草场,实行科学养畜。在草场改良和放牧方式上,严格注意水土保持,并提倡在草山上植树造林,建立生物围栏、绿伞和空中饲料基地,实行有机的林牧结合。实践说明,这种草地养畜具有成本低,周转快,经济效益高等特点。贵州省威宁县,近两年来在海拔2,400米的乌蒙山区,采用飞播牧草的方法改良严重退化的草场3万亩,效益十分显著。过去这里虽然有年近2,000毫米的降水条件,但因高寒土瘠,造林难成活或只长“小老头树”,务农只能收点洋芋、苦荞,天然草场因过牧和破坏,亩产鲜草降到百斤以下,播区所在社队的人均年收入仅三、四十元。飞播改良草场中,由于利用了当地水热条件,采用了当地野生的多年生豆科牧草白三叶,二年生野豌豆和一年生禾本科牧草马唐等优良草种,飞播区当年便建成为常绿性永久草场,亩产鲜草达到千斤,第二年达到1,500斤以上。又如湖北省崇阳县的雨山公社雨山大队有大面积草山,过去不提倡放牧养畜,人均收入仅49元。1980年以后实行以牧为主的方针,畜多收入多,1981年人均收入即达114.2元。类似的例子,在湖南、广西、云南、福建等地也到处可见。侯学煜同志强调林业经济效益最高,是有片面性的。
建立南方山地丘陵的优良生态环境,宜
走农林牧三者有机结合的路子
侯学煜同志认为在南方山地丘陵务农、种草都会造成水土流失,破坏了这里的生态平衡,只有造林才是恢复南方山地丘陵生态平衡的唯一道路。我认为,这种离开自然发展规律和现实的整体生态系统,人为地把南方所有山地丘陵都拉回到古代森林天地中去的
“平衡”,也是大有问题的。
森林对人类建立优良生态环境确实有重要作用,但不能把森林奉为生态系统中的唯一主宰,以林来排斥其它。一个地区的生态环境总是发展变化、不断演替的。如果说我国南方山地丘陵的农地和一部分草地是由古代原始森林演变而来的话,则至少这种演变也有千百年,甚至更长的历史。由于自然变迁(如地震、森林自然火灾等)和人类的生产活动,一部分古代森林受到破坏,演化为草地和农耕地,它和人类构成了新的生态环境。人们要建立优良生态环境,不能离开现实的条件和基础特别是人类的经济活动,不能把它们拉回到原始生态系统中去,而只能因势利导,存利去弊,去建立新的优良生态环境系统。
当前南方山地丘陵生态环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水土流失,解决这一问题,建立起良好的生态环境,应走农、林、牧三者有机结合的道路。既要充分发挥林业的作用,也要充分发挥种草兴牧和农业的作用。目前南方多数省、自治区的森林面积已占一定比重,继续提倡大力造林当然是必要的,但林业的发展也要靠农牧业的配合和支持。这里要特别强调一下种草养畜在建立南方山地丘陵优良生态环境系统中的重要作用。种植优良牧草,不仅可以改良草山,而且可以很好地保持水土,涵养地力和改善生态环境。据中国科学院西北水土保持所测定,种植牧草的地方在中雨状态下,比不种牧草的地方土壤的冲刷减少80—90%。许多土壤瘠薄的山区采取种植豆科牧草、草田轮作的办法,改良了土壤,提高了农业产量。国内外的经验都证明,畜牧业对林业发展也有很大的益处。
关于湖南省南山示范牧场的经济效益和
我国南方发展牧业的道路问题
侯学煜同志对湖南城步苗族自治县南山示范牧场提出了许多批评意见,有的值得南山示范牧场参考和借鉴。然而,据我几次到南山调查所知,文中列举的许多主要问题同事实不符。
侯学煜同志说,南山天然草场由于过度放牧,植被覆盖率降低60%,这同事实不符。实际情况是:天然草场的退化是早已存在的,近几年来为提高产草量,解决冬春饲草问题,在示范牧场(队)建立8,400亩人工草场,每亩产草量由原来600—800公斤提高到3,200—3,600公斤,牧草蛋白质含量平均提高50%—70%,同时消灭了5个月的枯草期。人工草场提高了载畜量,减轻了天然草场的压力,有利于天然草场的轮歇和改良。侯学煜同志说:人们为了烧柴不得不乱砍林木。1975年场部附近还有茂密的森林,现已砍了三分之二。这也同事实不符。实际情况是:南山牧场的人们一直注意护林造林,1960年人们曾在山上进行大规模的造林,想走发展林业的路子,因树不成材而告终。近年来在示范场(队)人工草场建设中,采取林草结合的方法,在各围栏区的四周都种植了人工林带,可惜成长仍不理想。侯学煜同志说,南山牧场自1973年以来,作为一个大型牧场已投资800万元,特别从1979年到1981年,请了外国专家来场,花去外汇94万美元,人民币147万元。这种只计投资,不视用途,不看发展和效益的方法,也是很片面的。实际情况是:南山牧场1956年建立青年集体农庄,1958年成立国营农场,1960年改为以林为主的农场,这期间,国家确实补贴了数百万元的投资,都由于经营不当而亏损。1973年在王震同志关怀下,派北京农业大学的同志进行资源调查,确定了办场方向,1975年才正式成立南山牧场。怎能将过去的投资都算在牧场头上呢?1980年以来,根据中澳两国的技术交流协议,为了引进澳大利亚的草场建设和牧业发展技术,国家投资100万美元把示范项目放在南山牧场。其中包括专家工资费用,基建设备费用,出国考察和引进成套牧业机械费用等,这些费用属于引进项目的必需开支,并不因地点选在南山就造成浪费。相反,在南山示范场(队)8,400亩人工草场的建设上,由于利用了当地水热条件好的优势,投资少见效快,平均每亩投资45.24元,二年就建成了包括围栏、牧道、供水、供电系统在内的高产优质常绿性人工草场。1981年全年收支相抵净盈11,647元,预计到1985年,饲养奶牛收入每亩草地平均可盈利31.57元,如饲养菜牛每亩草地可盈利5.31元。这样从1981年到1985年获得的纯盈利即可将草场建设的全部投资收回。
侯学煜同志承认南方畜牧业的发展具有很大潜力,但他给南方发展畜牧业规定了一个框框:“除了在一定条件下(如靠近城郊)小范围地集中经营外,一般以分散饲养为好,而且必须采取林牧、农牧、渔牧等相结合的方式”。这些意见也是值得考虑的。我们历来主张南方发展畜牧业要抓平原区饲料资源的利用,养好猪和牛,同时利用农副产品开展养鸡、养鸭等多种经营。在草山区,则要充分利用草地资源,根据条件采取分散、集中、半分散、半集中等多种方式,发展牛、羊、兔、鹅等草食畜禽。今年5月召开的南方畜牧工作会议总结了各地经验,指出南方开发利用草山草坡发展牧业,可以采取建设国营牧场、国家与集体合办集体牧场、社队建立以牧业为主的专业队、把草山划给饲养专业户进行分散喂养等多种形式。南方许多地方拥有大面积集中连片的草山,据统计,草山面积在100万亩以上的县有170多个,50万亩——100万亩的县有230多个,在这些有条件的地方,在合理建设、讲求实效的前提下,兴办比较集中的牧场是完全可以的。已建立起来的数十个大中型国营种畜场和经济牧场已是客观存在,应积极办好。总之,发展南方草地畜牧业应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宜分散则分散,宜集中则集中,搞一刀切是行不通的。(附图片)
山东省滕县鲍沟公社文化站自筹资金办起了农民图书馆,藏书五千多册,并订有报刊五十四种。社员们常在业余时间到这里来学习文化与科学知识。
新华社记者吴增祥 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