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阅读
  • 0回复

急骤动荡的一年——对中东形势的回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28
第7版()
专栏:

急骤动荡的一年
——对中东形势的回顾
本报记者 俞成秀 林皎明
“中东的政治晴雨表变幻莫测。”此间一些关注中东问题的人士喜欢用这样的话来描述复杂、多变而且具有爆炸性的中东局势。可以说,1982年中东事态的发展再次反映了这个特点。
过去的一年,埃及以和平方式收复了西奈;以色列军队入侵黎巴嫩;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武装力量从贝鲁特西区撤出;伊朗在“斋月行动”中将战线推进到伊拉克境内;非斯阿拉伯首脑会议复会并通过了全面解决中东问题的8点和平方案;美国里根总统提出了他的6点和平倡议……一连串重大和突发事件接连发生,这确是这个多事地区近几年来少有的多事之秋。
黎巴嫩战争,是自1973年第四次中东战争以来阿以争端中最大的一次战事,其结局和影响波及中东全局。以色列在美国政府的支持和纵容下,妄图一举消灭巴勒斯坦武装力量,把巴勒斯坦问题一笔勾销,进而控制或肢解黎巴嫩。但战争的结果并未使美以如愿。以色列未能实现它预定的入侵目标,巴解没有被打垮;黎巴嫩政府拒绝与以色列签订条约;以色列国内的反战运动达到三十年来空前的规模。贝鲁特难民营大屠杀事件,很大程度上改变了美国和西欧舆论的倾向,以色列受到国际社会的严厉谴责。
黎巴嫩战争使人们进一步看清,巴勒斯坦问题是中东问题的核心;巴勒斯坦人民正当的民族权利必须得到尊重。这表明:一个民族,那怕是弱小的民族,它为民族生存而进行的斗争是任何力量也扼杀不了的。
黎巴嫩事件使阿拉伯各国痛切感到,分歧与不和只能被敌人利用,阿拉伯国家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力量对付共同的敌人,捍卫自己的民族权利。由于包括绝大多数拒阵国家在内的各方识大体,顾大局,采取和解姿态,终于促成第十二届阿拉伯首脑会议复会,并通过了解决巴勒斯坦和中东问题的阿拉伯方案。这次会议的成果使中东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这一年,埃及和其他阿拉伯国家的关系也在逐步改善。在西奈收复之后,埃及增加了与其他阿拉伯国家的接触。穆巴拉克总统多次表示愿意同任何阿拉伯国家恢复外交关系。一些阿拉伯领导人也表示希望寻求使埃及重新站在同一个行列的途径。埃及和巴解组织之间的关系也出现了改善的迹象。
非斯首脑会议前夕,里根政府抛出新的中东和平倡议。与美国过去的方案比较,新的倡议“比较系统、比较完整”。里根政府上台伊始,在同苏联争霸的前提下曾想在中东推行针对苏联的“战略一致”。但实践证明,忽视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的民族愿望,不解决阿以之间的矛盾,便不可能在中东建立抗苏的一致战略,相反,还会给苏联造成可乘之机。因此,美国政府开始调整它的中东政策,表示重视巴勒斯坦问题,但新的方案并未作实质性改变,仍是偏以轻阿,力求使中东问题沿着美国设计的方案发展,因而里根新方案并不可能全面、公正地解决中东问题。
非斯首脑会议后,中东政治舞台上的和谈气氛有所发展。摩洛哥国王哈桑二世和约旦国王侯赛因分别率领阿盟代表团出访了美、法、苏、中等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巴解主席阿拉法特和约旦国王侯赛因也多次会晤,就建立约巴邦联问题交换看法,并取得了原则性一致意见。美国中东特使哈比卜和德雷珀再次返回中东,就外国军队撤出黎巴嫩和推进美国中东和平倡议问题,同各方进行接触。
人们注意到,在以色列继续赖在黎巴嫩不走,不承认巴勒斯坦人民返回家园和建立国家的合法权利的情况下,在美国未改变不切实际的中东政策以前,中东和谈难以有实质进展。
与美国的地位相比,今年苏联在中东的影响进一步削弱。黎巴嫩战争中,苏联拒绝执行《叙苏友好合作条约》,对巴解见危不救,使阿拉伯国家大失所望。战后,苏联为缓和与阿拉伯国家的关系,加紧向中东提供武器装备,而且提出了它的和平解决中东问题的方案,但总的说来,目前苏联在中东的作为有限,只能在美国中东政策的矛盾和弱点中钻空子。
两伊战争是中东动乱的另一个热点。它影响海湾地区的稳定,也牵动中东全局。人们担心,战局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将给两个超级大国以插手海湾的可乘之机。
展望未来,人们预见到,阿拉伯和巴勒斯坦人民反对以色列侵略扩张、争取收复失地、恢复被剥夺的合法民族权利的斗争,仍将不是一帆风顺的。在和谈的道路上依然潜伏着危机和矛盾。黎巴嫩境内和两伊之间,随时可能出现新的更大的爆炸性事件。因此,中东明年仍将是动荡不安的局面。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