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阅读
  • 0回复

两个“千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2-12-28
第8版()
专栏:

两个“千里”
严明
华罗庚同志两下安徽,完成了对两淮煤炭资源的科学考察,不久前又第三次前往,在生产第一线办“坑口学习班”。他说:“我今年72岁了,我认为‘老骥’不仅要‘志在千里’,更要‘干在千里’。”并在行前赋诗述怀:“劳力劳心本一体,阶级对立出分歧,重新结合创新局,谁言共产不可期!”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是曹操的千古名句。但在过去,知识分子郁郁不得志者多,更何言志在千里呢!只有在共产主义运动中,知识分子才找到了驰骋的天地,实现了知识造福于人类的全部价值;而志在千里也随之成为老一辈知识分子的追求和抱负。然而,有志和有为是事业的两个不可或缺的侧面,又是相统一的理想与实践的具体体现。所以,这位老科学家于“志在千里”之后,又提出“干在千里”,颇有道理。
两个“千里”,其实也就是“志”与“行”的问题。汉末文学家孔融,《后汉书》说他“负其高气,志在靖难,而才疏意广,乞无成功。”“志大才疏”的成语源出于此。然而,细想起来,有些看上去抱负很大而一事无成的人,恐怕用“志空才疏”来形容更贴切些。如与孔融同一个朝代的那位立志“扫除天下”的陈蕃,懒到连庭院都不肯扫一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足见是个“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他那个“扫除天下”的志,与其说是“大”,毋宁说是“空”,何尝有实行的意思?这样的人是算不得有志的。
为共产主义奋斗的志向更不是空的,因为共产主义是科学的思想体系,同时又是一种社会实践。青年矿工李有其在2,500多天里干了3,062个工作日。有人觉得他“直冒傻气”,问他这样拚死拚活地干图个啥?李有其回答说:“图的是用血和汗支援国家建设!”这话讲得朴实,颇具“实干家”的特色。他如植棉模范吴吉昌以及焦裕禄、栾茀、赵春娥、蒋筑英、罗健夫等英雄模范人物,哪个不是以惊人的毅力坚持在自己的岗位上,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两年前,那位老科学家在另一首词中还写过:“实干、苦干、拚命干,党员本色。”实干、苦干、拚命干的人,如今正在不断地涌现,仅此一端,我们就可以理直气壮地向“渺茫论”者反诘:谁言共产不可期!
对于革命者来说,知行统一,体现着高度的觉悟。所以,“干在千里”,不仅着眼一个“干”字,更强调了“干”的方向:在通向共产主义的大道上,“象负千斤,蚁负粒米”,用各自的工作,为新时期总任务的实现作出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