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9阅读
  • 0回复

婆媳如母女,妯娌赛姐妹——访北京市顺义县北兴大队侯桂芳一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06
第4版()
专栏:

婆媳如母女,妯娌赛姐妹
——访北京市顺义县北兴大队侯桂芳一家
张雷 刘希成
元旦前夕,我们到北京市顺义县城关公社北兴大队社员侯桂芳家里作客。一跨进侯家的前院,坐北朝南三间半瓦房首先映入眼帘。后院,一拉溜六间新盖的瓦房和三间西厢房,镶着明亮的玻璃窗。室内,沙发、大衣柜、电视机……布置得体。
好客的主人热情地把我们迎进侯大娘居住的正房。刚一落座,立刻被墙壁上的一张北京市“五好家庭”奖状吸引住了。我们不禁赞叹:“大娘,您老这个家可真不简单哪!”
“同志呀,”年过花甲的侯大娘一边给我们倒水,一边乐呵呵地说:“党号召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咱也不能落后,要家里、外头一个样,建设文明之家啊!”
侯大娘家上有年过八旬的婆母,下有儿孙,一家十七八口人,四世同堂。婆媳如母女,姑嫂、妯娌赛姐妹,一家人和睦相处,互帮互助,形成了一个新型家庭。侯桂芳就是这个“五好家庭”中的“四好家长”。
提起建设文明之家来,侯大娘禁不住向我们夸起坐在一起的老伴赵忠来。老赵已经六十开外,可样样能跟上时代的步伐。1975年,赵忠的父亲不幸去世,当时农村土葬成风,可赵忠决定将父亲的遗体火化,并且谢绝社员们张罗白事。
他说:“要是老人活着时不尊敬他,死了再折腾,岂不是瞎胡闹!”
在这个家庭里,晚辈尊敬长辈的内容,除了要尊敬老人、赡养老人以外,还必须按老人的正确主张办事。侯大娘的两个儿子和两个女儿都已经成家立业了。在喜事怎样办的问题上,曾出现过小小的风波。公社科技站技术员、侯大娘的大儿媳王凤兰向我们夸起了婆婆:“1968年,我和希源结婚时,我认为总该热闹热闹吧!没想到我妈啥人也没请。全家人只吃了顿团圆饭,喜事就算办了。孩子他二叔、大姑和二姑结婚时,我妈也是不办酒席,不要彩礼。兄妹仨都是喜事新办。”
侯大娘的儿女们不仅做到喜事新办,还响应政府号召,实行计划生育。二儿子和大女儿都有了一个男孩,高高兴兴地领了独生子女证。可二姑爷有个女孩,总想再要个男孩。为了作通二姑爷的思想工作,大娘一家人费了不少心思。现在杨各庄中学担任语文教师的三姑娘希鹏风趣地说:“当时,二姐夫思想不通,我们大伙儿就‘围攻’他,男孩女孩都一样。你瞧,咱两个哥哥不在家,还不是嫂子和我们姐儿几个照料奶奶,帮助爹妈。你呀,该换换脑筋啦。大伙儿这么一‘攻’,他那个‘堡垒’就垮了……”。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