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阅读
  • 0回复

如此怎能“无师自通”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06
第8版()
专栏:副刊文选

如此怎能“无师自通”
魏万雄
晚报有两篇《百家言》,分别谈了某些文章“望文生义”和“望风捕影”的笑话。现在我要谈一则在古籍注释上所谓“无师自通”的笑话。
最近,一位朋友替我买了一册《古文观止》译注本。出版单位标明是专门出版古籍的一家出版社。该书的《出版说明》声明:在印前,已对原文、译注出现的舛错和不当之处作了必要的校勘和改正,“初学者可以无师自通”。我细读以后,发现该注译本舛错甚多,谬误百出。且举三例于下:
一、在司马迁的《报任安书》中,开头第一句是“太史公牛马走司马迁……”。“牛马走”者,牛马般供奔走役使的仆人也,是司马迁的自谦词,指的是司马迁本人。但是,译注本却把这句话译成:“我父亲做史官司马谈,替他管着牛马的佣人,名叫司马迁的……”。在这里,把“牛马走”译成“替他管着牛马的佣人”,显然把意思弄拧了。
二、在同一篇《报任安书》中,“少卿足下”竟被译成“我是下贱的人,在你少卿的脚底下”。“足下”是对对方的一种敬词,如同“先生”、“阁下”,是一种常识性的代词。译成“脚底下”,让人笑掉大牙。
三、在《柳子厚墓志铭》一文中,“归葬万年先人墓侧”,被译成“回家去葬在一万年不坏的祖宗坟墓旁边”。“万年”是地名,指唐朝的万年县,即今陕西西安一带,译注本竟误译为时间——一万年。
其他谬误之处,恕不一一列举。
解放前,笔者曾读过一些粗制滥造的《古文观止》白话译本。现在,发苍苍,视茫茫,齿牙动摇,不料又读到这样粗劣的《古文观止》译注本。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我认为,出版书籍太滥,不认真把好编审关,是重要原因之一。按理说,复印出版旧书,应该严格审查、校勘,当成一件极为严肃的工作去抓。可是,有的出版单位,只顾赢利,不顾后果,粗制滥造。这种现象不但为物质文明生产所不许,更是精神文明生产之大忌。目前,一部分青年热衷于学习古文,渴望买到一些“初学者可以无师自通”的书籍。《古文观止》是初学古文的入门书籍之一,如果这样地让青年去“无师自通”,实际上是让人越学越糊涂,越学越不通,贻害大矣!
(选自1982年11月4日《北京晚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