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4阅读
  • 0回复

“祥林嫂”的幸福晚年——老干部彭华一家待保姆周素华如亲人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07
第4版()
专栏:精神文明赞

“祥林嫂”的幸福晚年
——老干部彭华一家待保姆周素华如亲人
本报通讯员 齐剑 本报记者 黄文福
一个和鲁迅先生笔下的祥林嫂身世相同的农村妇女,晚年的境遇却和祥林嫂迥然不同。她叫周素华,今年七十岁,正在中共四川内江地委第一书记彭华家里安度暮年。
周素华是四川仪陇县一个佃农的女儿,十六岁那年嫁到龚家。没想到十年后大祸临头:男人被抓了壮丁,不久被日本鬼子的飞机炸死。幼小的孩子又患了病,还没等药到嘴边,孩子已咽了气。死了丈夫,殁了孩子,婆家人说:“山上无树不站鸟,世上无人不留客。”逼得周素华逃奔南充,求保人领到“人市”上,也象祥林嫂那样打扮:发髻上扎着白头绳,穿着黑裙白背心,手里提个圆竹篮和印花蓝布包袱。低眉顺眼地站着,任人打量。……打那时起,她先后到了大烟贩子、银行老板、地主和国民党一师长家里,当牛做马。
祥林嫂“捐门槛”仍未摆脱厄运,周素华快四十岁时却赶上了好日子。解放后,周素华和在绵阳医院当炊事员的黄振甫结了婚。1956年,她被介绍到当时任绵阳地委第一书记的彭华家当保姆,从此成了这个家庭的一员。彭华和爱人吴儒玢,都是抗日战争早期参加革命的干部。夫妇二人把周素华当做大姐,经常抽空教她学政治,还鼓励她积极参加街道社会工作。5个孩子都是周素华一手拉扯大的,对她的感情就象对父母的感情一样。他们争着教周素华学文化,抢着干家务事,经常陪周素华看电影。1975年,周素华的老伴瘫痪住院,彭华的几个孩子轮流守护在病床边,日夜侍候。彭华的在西藏当兵的小儿子吴晓宝,把自己积攒的200元津贴费寄给周素华,分担她的困难。病房里的人都羡慕地对周素华说:“你的福气真好哇!”
岁月流逝,转眼已过去26个春秋。彭华、吴儒玢几年前就先后调离绵阳,孩子们也都长大成人,好几个到外地工作,绵阳家中只留下女儿吴晓云和四儿子。周素华的“保姆”工作早就无事可干,但彭华、吴儒玢仍然热情地把她挽留在家里,每月给生活费,还嘱咐晓云姐弟俩:“周姨姨从小把你们带大,现在要好好照顾她。”
前些年,周素华亲笔给几十年不通音讯的娘家写信,几经辗转,交到她弟弟手中。当弟弟赶到绵阳见到老姐姐时,热泪盈眶:“家里人都以为你早死去了,老人临终前还嘱咐我给你烧纸。真没想到你还活着,这样幸福。”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