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阅读
  • 0回复

西方经济危机在蔓延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07
第7版()
专栏:

西方经济危机在蔓延
薛伯英
1979年美国陷入战后第7次经济危机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形势也日益恶化,到1980年,已形成为一场席卷整个西方世界的经济危机。
美国的危机是从1979年4月开始的。同年7月和10月,英国和加拿大先后卷入危机。紧接着1980年3月和5月,西德、日本、法国和意大利又依次陷入危机之中。
在危机阶段中,除意大利的工业生产是在大起大落中下降外,其余国家呈现出一种拖拖沓沓、频繁起伏和缓慢下降的格局。其中,美国到去年11月为止发生过两次较大下降,下降幅度分别为9.4%和11.9%;加拿大也是如此,到去年6月为止,两次下降分别达3.8%和13.1%;英国、法国、西德的最大降幅分别为15.3%、6.6%和9.8%;日本的持续下降开始于1981年12月,至去年10月下降幅度为3.4%。迄今还没有明显迹象表明各国的危机性下降已经到底。
与工业生产的这种摇摆式下降相伴随的是各国的失业率越来越高(去年美国11月达10.8%,经合组织国家10月为10.3%,英国11月为12.5%,法国为9.6%,西德8.6%,加拿大10月为12.7%,日本实际失业率在5%以上),企业的破产率都达到创纪录的水平。它表明,全面的经济回升不仅不是指日可待之事,而且即令开始复苏也是摇摆不定和回升乏力的。
对西方各国,特别是对美国来说,影响其经济周期进程的许多因素都处于互相矛盾、彼此掣肘的状态,它们使危机的自发调节作用难于充分发挥,从而使危机不易摆脱,政府的反危机措施因而也左右摇摆,顾此失彼。
长期以来,美国经济就处于停滞不前,而通货膨胀率、失业率、预算赤字、利息率居高不下。里根入主白宫后,经济停滞,失业增多,要求更大剂量的刺激,于是赤字日增,国债和流通中货币迅速增多,反通货膨胀又成为必要。但这又促使购买力降低,减弱对投资的刺激作用,从而使经济停滞状况更加恶化。
在通货膨胀率暂时有所下降的情况下,里根政府又企图再次刺激经济复苏。去年7月以来,美国已7次降低贴现率,优惠利率也随之下降,但并没有带来增加投资,扩大生产和减少失业的效果。直接原因就在于许多企业主担心通货膨胀复炽,利率再次高涨,对政府的扩展政策能否持续到1983年年中表示怀疑,而且目前名义利率虽有下降,但实际利率(名义利率减通货膨胀率)变化不大,对企业来说依然是缺乏刺激性。
美国和西方一些国家经济上的困境正是这些互相掣肘的经济因素和政府政策的前后矛盾、左右摇摆造成的。
在这次危机中,发达国家的外贸条件也日益恶化,出口市场急剧萎缩(据有关资料,世界贸易额1981年比1980年减少5.3%,1982年预料还将减少5.6%),因而彼此争夺销售市场的斗争空前加剧,贸易保护主义迅速抬头,它们之间的贸易战、货币战、利率战十分激烈。一方面,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竭力压低第三世界国家的原料出口价格,提高它们所需的制成品进口价格,致使第三世界国家国际收支急剧恶化,负债累累,无法清偿。另一方面,发达国家之间,主要是美、日、西欧之间互设重重的关税与非关税壁垒,同时又要求对方放弃贸易保护主义,它们之间的争吵和磨擦正在日益加剧。
不仅美、日、西欧之间,北欧与西欧、欧洲共同体同欧洲自由贸易区之间以及它们内部也是矛盾重重,以致准备了一年之久的关税及贸易总协定部长级会议可以说是不欢而散。目前大多数发达国家都在用使本国货币贬值的办法来争得出口优势,以便打入对方市场。可以预料,随着经济危机的进一步深化,这种争夺将会愈演愈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