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人间要好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09
第5版()
专栏:新春寄语

人间要好诗
林默涵
除夕的时钟响过十二下,新的一年就展现在眼前了。我们应当怎样除旧布新,响应党的伟大号召,在各条战线上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呢?这是摆在我们每一个人面前的问题。
前年岁末,胡耀邦同志会见全国故事片创作会议代表时送给大家一副对子:“坚持两分法,更上一层楼”。这两句话不但适用于电影界,也适用于整个文艺界;不但适用于文艺界,也适用于各条战线。这两句话完全符合辩证法。不坚持两分法,就不能更上一层楼;要更上一层楼,就必须坚持两分法。坚持两分法,就是说既要肯定成绩,又要看到不足和缺点。不肯定成绩,就会失去信心;无视不足和缺点,就会躺在成绩上自满自足。无论那一种情绪,都会障碍我们更上一层楼,开创新局面,夺取新胜利。
文艺战线如何开创新局面?这是许多人关心的问题。首先还是要采用两分法来看待我们的工作,然后才能有针对性地改进我们的工作,打开新的局面。粉碎“四人帮”后,文艺园地逐渐恢复生机,文艺创作和文艺事业都有很大发展,成绩是主要的。但也存在不足和缺点,就是质量高的作品相对说比较少;事业管理和体制上存在许多问题,亟须改革;文艺队伍需要更加精锐和坚强。所以,文艺工作开创新局面,主要不是增加数量,不是要把剧团、电影制片厂、艺术院校和文艺刊物等等翻两番,也不是要把作品的数量翻两番,而是要着重提高创作的思想艺术质量,提高文艺事业的管理水平,提高文艺队伍的思想觉悟和业务能力。如果说,经济建设方面要把不断提高经济效益作为前提,那末,在文艺方面更应该把提高质量放在首要地位。一部优秀作品抵得上许多部平庸的作品,一部好影片胜过许多部平庸的影片,它们所产生的积极效果就远不止翻两番了。“天意君须会:人间要好诗!”“天意”,在今天就是人民的意愿。人民群众渴望好影片、好节目,而厌恶那些脱离生活、胡编瞎凑、粗制滥造、庸俗灰暗的影片和节目。广泛的群众舆论表明这是个事实。
当然,一定的数量也是必要的,因为没有数量就没有质量。我们还缺乏许多必要的文化设施,应当逐步增加,文化工作的物质条件也应当逐步改善。但创造文艺作品是一种精神生产,主要不是追求数量,而是提高质量。
最近有同志提倡多写长篇小说,这当然是良好的愿望。长篇小说容量较大,可以更广阔地反映生活。但是关键还是要写得好。巴尔扎克一生写过很多长篇小说,可是他早年仿照传奇小说和神怪小说而写的几十部长篇,并没有什么影响,在文学史上不占什么地位。后来,他另辟蹊径,创作了深刻地描绘当时社会生活的宏伟的多卷集小说《人间喜剧》,这才成为法国社会的镜子,成为反映那个时代的现实主义史诗。而表现了一定的时代特征的优秀短篇,例如都德的《最后一课》、莫泊桑的《项链》、鲁迅的《一件小事》、魏巍的《谁是最可爱的人》,同样为世人所传诵,同样具有震撼人心的力量。一个作家究竟写长篇还是写中篇或短篇,是由他所掌握的生活素材决定的,有的素材要用长篇才能表现,有的素材只能写成中篇或短篇。象《红楼梦》那样的丰富纷繁的生活内容,不可能用短篇来表现。而《阿Q正传》,尽管有些人希望作者再往下写,不赞成“对阿Q之收局太匆促”,作者风趣地说,如果当时不是《晨报》副刊的编者离开北京的话,也许他会要求让阿Q多活几个星期的吧。其实,《阿Q正传》写成这样一个篇幅,已经足够,在人物塑造和主题思想的表现方面都已经完成任务,勉强拖长,多写几桩阿Q的“行状”,不过是画蛇添足,没有必要了。鲁迅说过,他“宁可将可作小说的材料缩成速写,决不将速写材料拉成小说”。当然,他也决不会把只能写成中篇或短篇的材料拉成长篇。艺术贵精练,并且要求完整。歌德甚至规劝青年诗人不要急于写大部头的诗,理由是:“写小题材的优点正在于你只须描绘你所熟悉的事物。至于写大部头的诗,情况却不同。那就不免要把各个部分都按计划编织成为一个完整体,而且还要描绘得惟妙惟肖。可是在青年时代对事物的认识不免片面,而大部头作品却要有多方面的广博知识,人们就在这一点上要跌交。”这是一个伟大诗人的恳切的经验之谈。我们看到一些青年作者动不动要写大部头甚至多部头的长篇巨制,而拿出来的成品却往往捉襟见肘,一部比一部弱,缺乏艺术的完整性,恐怕正是犯了歌德所指出的毛病。有了丰富的生活,又有了能够驾驭大题材的艺术本领和创作经验,才能写出完美的巨著来。
我们面临着伟大的历史任务:把我们的祖国建设成具有高度物质文明和高度精神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理想。我们文艺工作者的职责就是要拿出大量高水平的思想性和艺术性相结合的作品来,使人们树立信心,鼓舞人民群众为创造美好的未来而奋斗。目前有些文艺作品质量不高,担负不起这个光荣的使命,这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但主要的是由于我们的生活不足和知识不够。群众指责我们的某些作品“不真实”、“虚假”、“索然无味”,有些历史题材作品不符合历史事实。比如有部电视片竟让东汉时代的人读线装书(东汉时期虽然已经会造纸,而刻版印刷却到隋朝才发明,线装书更是后来才有)。这说明我们文艺工作者加强学习和深入生活是何等重要。耀邦同志号召干部要读大约两亿字的书,假定一册书二十万字,约计是一千册书。作为从事思想工作的文艺工作者应该比一般干部读得更多一些才好。我自惭读书太少,知识贫乏,现在年纪老了,许多方面还得从头补课。另外一种必须读的“书”,就是生活。这本无限生动无限丰富的“书”,每一个人只要去读它,都会有所发现,有所收获,而搞文艺的人更必须认真、刻苦、永不休止、勤勤恳恳、老老实实地去阅读它、认识它、研究它、思考它,因为生活是文艺创作的唯一源泉,一切用文字、线条、色彩、音符写成的书,都是发源于它,由它派生的。只有这样,才能创作出更多的好作品来,适应广大人民对我们的希望和要求。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