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阅读
  • 0回复

新阶段·先行者·幸福观——方离休老干部杨绍曾同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10
第3版()
专栏:

新阶段·先行者·幸福观
——方离休老干部杨绍曾同志
原第五机械工业部副部长、离休老干部杨绍曾同志,去年11月给中央领导同志写了一封信,很快就收到了回信。听说读过这封回信的同志都感到很受启发,很受鼓舞。为此,我们专门访问了杨老。
71岁高龄的杨绍曾同志精神矍铄,他开门见山,介绍了和中央领导同志通信的事。他说,中央提出的解决好干部队伍交接班问题,是一项非常重要而紧迫的大事。我考虑到自己的情况,就给党组织写信要求退下来。去年中央国家机关机构改革时,我又一次申请离休,得到批准。
我退下来以后,心想:这批退下来的老同志数量不少,有的同志体弱多病,行动不方便,需要安静休养,但多数还是比较健康的,如果能够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方面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也是晚年对党和人民的贡献啊!随后我就带上秘书,五次下到基层搞调查研究,跑了6个省,看了部属22个厂。
通过这一段时间的考察了解,同干部、群众一起讨论问题,使我开阔了眼界,增长了知识。11月返京后,我将自己整理的九江玻璃厂抓精神文明建设的材料送交部党组,同时给中央领导同志寄去一份,我在信中表示,趁自己行动还方便,打算再跑两年,往后就专心读历史、写札记,总结经验教训,希望他能对我的想法提点意见。三天以后,我就收到中央领导同志的亲笔复信。他的意见很具体,十分亲切,越读越感到寓意很深,大大增强了我在古稀之年继续实践共产主义的信心和力量。
杨绍曾说:“我觉得,信中最值得令人深思的有三句话:一、离休对老同志来说,不是革命生涯的结束,而是“开始了一个‘参加革命’的新阶段”;二、作为这个革命新阶段的先行者,要为“很快就要跟上来的人提供一些先进的经验”;三、将来“看到经过我们这些老家伙让位和扶持上台的年轻人,干得比我们还好,该是多么的幸福”。这三句话互相联系,言简意赅,贯穿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为了共产主义的千秋大业,老干部一定要按照党的要求,在新的历史时期中,高度自觉地愉快地把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这件大事办好。所以我认为,这封复信虽然是写给我的,但又不仅仅是写给我的。
开始了参加革命的新阶段
杨老心情激动地拿着中央领导同志的复信和小平同志有关选拔接班人的讲话,还有陈云同志在党的十二大的发言,深情地对我们说:在中青年同志的眼里,我也算个老革命。革命几十年,现在人老了,离职休养了,这是革命到底了吗?当然不是。复信说得很对,这是开始了我们参加革命的新阶段。“新”在哪里呢?新在我们的国家已经实现了伟大的历史转折,无论新干部还是老干部,都面临着一个如何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大课题。同这个战略转变相适应,一方面需要有大批符合新时期特点和需要的优秀中青年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中去;一方面又需要有一大批年迈体弱的老干部让出领导职务,解决好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为废除实际存在的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打开领导班子和整个干部队伍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的通途做出贡献,以保证我们党有充沛的朝气与活力,去领导群众全面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要象陈云同志说的那样:无论是退到第二线做自己力所能及的工作,还是离休退休,都要支持中青年干部的工作,才算尽到了最后一把力。今后,尽这“最后一把力”,就是我们老同志的第一位的工作。这同过去在第一线领导岗位上相比,任务、要求、活动方式都大大不同了,而且一定要以新的观点、新的姿态、新的精神面貌来进行工作,才能做好自己应当在这个阶段完成的任务。这是老同志革命一生中的一次巨大转变,也是老同志当前把共产主义运动推向前进的重要实践。我们不能不严肃对待。
先行者要为后来人提供先进经验
杨绍曾同志一字一句地读着这封复信,在念到先行者要为后来的人提供先进经验时,他说,这是时代赋予我们这些老同志的历史使命,同战争时期当先行者一样光荣。回想我年轻时,打起仗来可以几天几夜不睡觉。1979年,我刚恢复工作时,从一楼走上五楼,秘书都跟不上。可是现在到了晚上八九点钟就很疲乏了,自然规律不饶人啊!人要老、要死,但是共产主义事业要继续下去,不能中断。我们党必须并且可以永葆青春,办法就是适时地进行新老干部的合作和交替。从我们党取得全国政权到现在,已经33年了,这是一代人成长的时间。毛泽东同志从六十年代初就想解决接班人问题,由于指导思想和方法都有错误,不但没有解决好,反而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周恩来同志、刘少奇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也由于种种原因,没有能够使这个问题得到解决。这个重大任务终于历史地落到了今天健在的老同志肩上。由于小平、剑英、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言传身教,带头倡导,我们这些在机构改革中首批退出第一线的离休老干部,就成了冲破干部领导职务终身制、搞好新老干部合作和交替的先行者。先行者就要象个先行者的样子。许多同志正看着我们,寄希望于我们。我们决不能在这个时候老想着自己过去的功劳和光荣,更不能借此摆老资格,向党和人民提些不该提的要求,而应该趁退出第一线、摆脱日常工作的好时机,多做扶持中青年干部的工作,多搞扎扎实实的调查研究,多提有助于实现财政经济状况和党风、社会风气根本好转的积极建议,为后来离休的同志积累一些转入参加革命新阶段的经验。
共产党人的幸福观
在谈到什么是共产党人的幸福观时,杨老说,共产党员从入党那天起,就把自己的幸福同争取社会主义、共产主义事业的胜利融合在一起了。在实现这个目标的过程中,我们个人的职务会有变化,年富力强时处在第一线指挥地位,能为革命战争和国家建设开创新局面,造福于人民,这是幸福;而今年老体弱,精力不济了,就应当退出第一线,为搞好新老干部合作和交替,保证共产主义事业后继有人,尽自己的最后一把力,这同样是幸福。如果我们不能履行自己的入党誓言,不能认真执行党的十二大提出的要求,成天为“儿子、孙子、房子、票子”打小算盘,使自己陷入个人的小天地里,那岂不是庸人自扰?当然,我们交班必须交给确实优秀的年轻同志,严防“五种人”乘机混入领导班子。但是,对于经过党的长期教育和二三十年实践考验的年轻干部,我们必须有一个基本的信赖,这才有可能做到成千上万地提拔新人。我们还必须坚信党中央的方针政策的正确,相信自己的力量,这才能把新老干部合作与交替的工作做好。总之,我对于在不久的将来,能够亲眼看到由老同志让位和扶持上台的年轻人干得比我们还好,是充满信心的。
时间已是晚上9点钟了,我们建议杨老休息,他却说,不急,我还有一点感受想谈出来:近几年,党中央反复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这一点非常重要。可是,不承认、不尊重客观规律的情况也有。如果在离休问题上有什么苦闷,恐怕容易从这里来。人要由少壮而衰老,这是一条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党的干部队伍建设也必须按这个规律办事。每个干部自己也要自觉地顺应它。我认为,共产主义的幸福观是一种道德观,也是一种建立在尊重客观规律基础上的科学的世界观。干部老了需要退休离休,这是很自然的,现在中央已经作了决定,我们这些老同志要自觉执行,全党干部都要尊重自然规律,养成到时候就愉快地离休退休。历史决不会屈对那些为推动历史前进而建立了功勋的人们。过去的虽然过去了,但我们是幸福的,因为我们亲眼看到了自己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已经赢得胜利成果,离休并没有使自己变成“多余的”和“不幸的”人。今后我要同年轻的同志一起,为共产主义事业的延续和子孙后代的幸福,继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朱岩·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