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文化带头人——龚发达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10
第4版()
专栏:通讯

文化带头人——龚发达
本报记者 刘衡
“上高山,到边远,消灭空白点!”
眼看农民一天天富起来了,湖北长阳县文教局副局长龚发达好不欢喜!他跟一位业余作者合作,写了一首山歌:“包谷满满尖,
黄豆颗颗圆,
社员个个喜,
哈哈响连天。
如今不比往常年,
政策顺人人胜天。
木瓜香甜压断树,
核桃板栗掉满田,
走路踩的都是钱。”
龚发达哼着,唱着,不由得又想起自己的老本行来。在文教局干部会上,他说:
“如今咱山里人,肚儿圆了,手头活了,涤纶、手表、缝纫机爬上山了。在物质方面,咱吃的穿的、铺的盖的、住的用的,跟城里人相差不远了,有的比城里人还要强一大截。可是,在精神方面的城乡差别呢?真没法说!人们向我叫苦:‘白天扛锄头,晚上靠枕头,一日三餐拿筷子头,苦闷在心头’。‘文工团跑码头,农民看戏没望头!’好些乡亲一辈子没见过电影看过戏。有的倒是看过一两回,他以为皮影戏的小人人长了脚,还跑到银幕旁边用手摸刘三姐是真的是假的……”
人们哄堂大笑。笑过之后,感到心里不是滋味,纷纷议论:是啊,咱们呆县城、跑码头多了,下农村山乡少了;排演惊险离奇的剧目多了,反映农村题材的剧目少了;排大戏多了,演小节目少了。“县文工团、县文化馆都姓‘县’,应该立足为本县40万人民服务,为绝大多数农民服务啊!”
文工团组成几个小分队,文化馆也组成几个业余演出队。不走公路线,专走老岩边。他们身背行李道具,走过只能放下一只脚的“磨子齿”,上过牛都站不稳脚的“薄刀棱”,爬过海拔2,000米高的“棚子凸”。饿了吃几颗野果子;渴了喝几口山泉水;累了说几句风趣话。一路上笑声不断,歌声满路,唤醒了沉睡的深山老林。只要是有人烟的地方,他们都要去。哪怕家中只剩下走不动的老婆婆或者是残废人,他们也要走上门去演出。
“只要不怕丑,样样学到手!”
龚发达经常对人说:“学问学问,要学就要问”。“只要不怕丑,样样都能学到手!”正因为这样,他本人从“门外汉”变成“文化通”,成了多才多艺的多面手。
建国初期,他二十岁出头,就当了文化干部。上面来的行家里手几乎都由他照管,例如下乡带路、安排生活等等。这就成了他学习的好机会。有一次,他接到省里电报,说是长阳破坏古脊椎动物化石严重,要迅速制止。什么是古脊椎动物化石?他一点也不懂。正好省博物馆下来了考古人员。龚发达带路下乡调查,学到了不少业务知识。从此,他刻苦自学考古书籍,留心观看地面、路旁一石一物、一砖一瓦。他钻过100多个山洞,搜集到1,000多件各类文物。他跟贾兰坡教授一块在山洞找到一枚“长阳人”牙齿,还独自发现三个重要的古文化遗址。
他看见一些古碑上刻的字写得好,便开始练习写毛笔字。一天,修建川汉公路出了事故,有十几位农工壮烈牺牲。工地指挥部修起十多米高的纪念碑。龚发达激动地写下“筑路英雄纪念碑”7个大字,耸立在交通要道。从此,一传十,十传百,他成了“长阳一枝笔”,人们纷纷找他写标语、对联。
做考古工作需要照相。他立刻学摄影,他拍的《公社社员山歌多》、《队里又添一头牛》、《六畜兴旺》等照片,先后被选送到武汉、北京等地展览。经他辅导过的摄影爱好者有好几十人。
有一次,他到大吉岭大队。大队宣传队要他辅导舞蹈。龚发达没有跳过舞。他借着月光,看着墙壁上自己的影子,摸索台步的走法。试了几次,心里有了数,马上教演员走台步、跑圆场。人们问他这叫什么步,他不知道“小碎步”这个名词,信口回答:“脚步跑得象织布的梭子一样,就叫‘梭子步’吧。”从此,“龚发达的梭子步”成了长阳县的新笑话之一。
“唱歌要唱山里音”
龚发达当了文化干部后,全县山山岭岭、社社队队,跑了个遍。他发现长阳山大人稀,经济落后,是开展工作的不利因素。但是,长阳是巴山民族优秀文化的发源地,是古老祖先“长阳人”的故乡,民间文艺十分丰富。有粗犷高吭的山歌,优美典雅的南曲,风格独特的巴山舞,欢快活泼的花鼓灯、吹打乐,有同生产紧密配合的“薅草锣鼓”、“清江号子”,还有大量风趣优美的民间故事、传说。他走到哪里,就宣传到哪里:
“要活跃山区群众文化生活,光靠‘进口粮’、搞一律化、一刀切是行不通的,必须象物质生产一样,因地制宜,就地取材,运用当地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形式,开展丰富多彩、小型多样的文艺活动,才能及时满足群众的文化生活需要。”“民间文艺淹没在汪洋大海里。咱们做文化工作的干部必须沉下去,到海底取宝。”
三十多年来,他和一些热爱民间文艺的同志们一道,迎风雪,忍饥渴,攀南山,爬北岭,象大海捞针一样,逢人就攀谈,发现线索就跟踪追迹,搜集、整理了几十种民间文艺,出版了长阳民间故事集、俗谚集、南曲资料等等。
龚发达还带领大家进行创作。他们创作的民歌《开创世界我工农》轰动了全国,还唱上了国际舞台。创作的民歌《丰收调》、《一股清泉水》从深山唱到武汉、北京。他们在革命故事《七叶一枝花》中塑造了一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女赤脚医生。演出后,轰动了文坛和观众。
现在,长阳县一些公社、集镇根据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原则,已经形成了新的传统文化节日。有的订在5月23日(《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日);有的订在7月16日(长阳县解放日);还有的订在9月11日(长阳农民诗人习久兰逝世日);……
1982年国庆,资丘公社4,000多名社员,举办图片展览,表演狮子龙灯、莲湘竹马、彩莲船、蚌壳精等传统节目,高唱山歌、南曲,从上午10点一直闹到深夜一点钟。龚发达不由得又唱起了自编的山歌:“唱歌要唱山里音,
骑马要骑响铜铃。
乡音土调出美味,
铜铃叮当动人听。
河里鱼爱河里水,
山里人爱山里音。
拉船号子采茶戏,
泥土芬芳醉人心。”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