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第二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物质基础的生产 第十一章 做好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10
第5版()
专栏: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常识读本

第二部分 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生活的物质基础的生产
第十一章 做好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第五节 农村集体所有制生产
企业的经营管理工作
农村集体所有制生产企业经营管理的一般特点
在农村中基层的生产单位是生产队,它是实行独立核算的生产单位,是农村中主要的集体所有制生产企业。人们有一种误解,以为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指的只是社队企业;其实生产队也是企业,它在数量上比公社或者大队办的企业多,而且是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基本的组织形式。
农村劳动者集体所有制生产企业从性质上讲是社会主义企业,从外部关系来说它接受并服从国家统一计划的指导,按照国家规定的数量以国家规定的价格把农产品卖给国家。从内部关系来说,不存在剥削关系,农村劳动者是企业的主人,企业的大事由社员们民主决定。但是作为农村集体所有生产企业的生产队,它的经营管理同国有生产企业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它有权自己决定经营方针、经营目标、经营计划,有权自己选举企业领导人,有权支配自己的赢利,等等。生产队管理上的这些特点,是由生产队的集体所有制的性质决定的。
生产队作为企业还有一个特点,即它是一个地区性的企业。某个或某几个自然村或者某个自然村的一部分地区的所有居民都参加某个生产队,成为社员。在生产队中,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是直接的,在生产队中不存在城市中那样的待业问题,因而生产队的分配也就有不同于城市的特点。
生产队经营上有一个特点,即它是以本地区的土地作为基本生产资料来经营农业的。生产队虽然也同时经营其他生产,但是以本地区的土地产品的生产经营为基础。这里所说的土地主要是耕地,但也包括森林、草原、浅水水面、海洋等等,这里所说的农业也包括林业、畜牧业与渔业。在生产队中就有以林、牧和渔业为主的。
生产队还举办小型的工业、商业和服务业。生产队所办的企业和生产大队,公社办的企业,合称社队企业。社队企业近几年来有很大的发展。在国民经济中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
社队企业内部的经营管理有许多地方与城市集体所有制企业相近,但也有不同的地方。比如在劳动报酬的形式方面,由于社队企业的劳动者是生产队的成员,在生产队所属的企业中劳动的人就同参加农业劳动的人一样实行工分制。离开生产队到大队与公社举办的企业中劳动的,也要把取得的工资中的一部分交生产队然后在生产队参加分配。在社队企业中有些仍然从事季节性农业劳动,或与农业劳动者采取轮换制度。所以,社队企业的劳动管理制度和工资分配制度就带有农村的特点。
由于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在数量上比国有生产企业多得多,它经营管理得好坏,直接涉及八亿农村居民的生活,对整个国民经济会发生巨大的影响。而且它的经营管理又有许多特殊的问题,因此,搞好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的经营和管理具有很重要的意义。
目前,生产队的管理中实际上有许多属于基层政权性质的活动。我们在分析农业生产企业经营管理时,对这种不属于企业管理范围的东西是应该排除在外的。我们还要把由生产队的地区性而产生的管理上的问题和因为政企没有分开而产生的问题,同企业本身的经营管理加以区别。生产队的经营
搞好农业生产企业的经营,必须充分考虑这样几个原则:
(一)从充分利用本生产队范围内的土地等自然资源的要求出发,因地制宜地从事农业生产。这里所说的因地制宜,就是最合理地利用资源,什么样的经营能够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就经营什么。从大的农业经济结构说,就是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宜牧则牧,等等;从种植业的结构来说,就是宜麦则麦,宜稻则稻,宜棉则棉,宜麻则麻。农村集体所有制生产企业之所以要强调因地制宜的原则,是因为我国幅员辽阔,各地的自然条件有很大的差异,而作物的生长、繁育对自然条件的要求也各不相同,因此不可能对全国作出机械的、划一的要求。因地制宜是使农业生产合理布局,更好地建立工业原料基地,合理进行生产力配置的一个重要条件。
(二)多种经营、综合发展。农业生产是多种生产部门、多种生产经营的复杂整体,不仅有农、林、牧、副、渔五业,而且种植业中也有粮、棉、油、麻、丝、茶、糖、烟、果、药等等多种作物。从农业生产各部门、各种植业之间的关系看,它们受生态规律的作用,也是互相依存,互相制约,相辅相成的。因此,只有多种经营,综合利用土地等自然资源,才能提高土地等自然资源的利用率;才能结合农业生产过程、作物自然生长过程中的季节性,充分利用劳动力资源,提高畜力、机械设备的利用率,提高资金利用率,从而提高整个农业的生产率。综合经营的合理性,可以相对减少人力、物力、财力的占用和消耗,便于物质资料的综合利用,从而可以获得更大的经济效益。为了做到这一点,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生产企业经营中,就要加强计划和预测,安排好农业生产内部的比例关系,合理地安排茬口和劳动力。
(三)搞好农业生产的经营管理,还必须注意社会综合经济效益。
在农业生产经营活动中,强调因地制宜绝不是说农业生产队可以只看局部利益。有许多事情,在某企业看来是有利的事情,在更大的范围或从全局来看,则未必有利或利小弊大。这就要求农业生产企业在进行决策时,在生产经营活动的安排上,除了在思想上深刻认识社会主义经济的统一性,尊重国家的统一计划,努力全面完成对国家计划要求的农产品数量、品种、质量及按期交售外,还要遵守国家的资源保护及有关资源开发利用的法令、制度;要注意生态平衡规律,搞好环境保护。
农村集体所有制生产企业的经营不限于农业。为了发展农村经济,还要举办工业、商业、服务业等企业。各社队企业的经营也要从本地区的条件出发。例如在大城市郊区和经济发达的地区与在离城市比较远或交通不便或者经济文化不发达的地区,在经营方向上很自然地会有很大的不同。作为一种普遍提倡的经营思想是发展以本地区的土地产品为原料的工业,如农产品工业和各种农业服务业。
要不断完善生产责任制
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生产企业的管理方面,从计划管理、劳动管理等等到经济核算,都有它自己的特点,这里不能都作介绍。现在全国各地农村普遍实行了各种形式的联产计酬生产责任制。实行这种制度,在当前的条件下,把生产、管理和分配三项活动联系了起来,群众乐于接受,是搞好农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好办法。实践证明,责任制对农村经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因此,当前要搞好农业生产,最主要的一件事情就是要抓好生产责任制,并使之不断完善。
在这里有必要指出两点:
1、生产责任制作为一种有效的管理制度,其实质在于把生产经营的目标和要求,落实到基层生产单位或个人,并使经营成果同一定的物质利益挂钩。至于具体形式,可以因地因时而异,并随着生产经营情况的发展而变化。要把管理制度的实质同管理形式加以区别。不能把任何具体形式固定化和绝对化。
2、从发展趋势看,农业生产必然日益向专业化、社会化和全面机械化的方向发展。随着农业生产的不断发展,农村集体所有制企业从内部和外部生产关系方面就会继续向前发展,比如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真正自愿地实行各种形式的联合等等。到那时候农村集体所有制生产企业的管理问题的重点,除继续加强责任制并使生产责任制的具体形式相应地不断发展变化外,还会出现其他重要的问题。
总的说来,我国农业的生产力水平还很低,与这种低下水平的生产力相适应,我国农业生产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也还比较落后。随着农村经济的向前发展,农业生产企业经营管理方向也会逐步向现代化迈进。
本章执笔:晓亮 唐丰义
(原载《经济学周报》1982年第35期)(三十四)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