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话说“敲门饭”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10
第8版()
专栏:

话说“敲门饭”
吕秀玉
周末晚上聊天,谈起天津某公司进货员下乡,要求队干部让他吃“敲门饭”,赶上什么吃什么。有人情不自禁地伸出大拇指:“好,新鲜事!”他的话引起了我的深思。
吃“敲门饭”,其实并不是“新鲜事”。建国初期,许多干部下乡都是这么做的。当时,我们这里的群众流行着一首“打油诗”:“事先不把招呼打,饭时碰啥就吃啥;多双筷子多个碗,不是一家胜一家”。那时群众管干部饭,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荣誉。他们说,干部到俺家吃饭,一是说明了他们的肩膀不比俺高;二是俺有心里话愿意跟他们拉;三是他们说出话来俺信得过。出于这种心情,每当村里来了干部,群众都争先恐后地抢着叫家去吃饭。想想那时的干群关系,是何等的鱼水不可分!为什么事隔三十年以后,群众却把它看成了一件新鲜事了呢?这不能不使人想到,在我们队伍中,确实有一部分同志,做不到上述的三点,有的甚至根本不想去做。
某机关领导下去,人未出发,电话先行。到了基层,少则六菜一汤,啤酒尽尝,多者不必细说。有的干部下乡,本来距公社不过三四里路,事情早已办完,满可以赶回公社食堂吃饭,但他却偏偏无话找话,拖延时间,好象不在大队吃顿小灶,事情就永远办不完似的。
有人也许说:并不是我事先打招呼,而是人家事先做好饭菜,盛情难却呀!真是盛情难却吗?如果这个人“家”指的是个别人,这个盛情值得怀疑,倘是指群众,就有些“拉大旗作虎皮”。群众最厌恶吃吃喝喝,因为它败坏了我们党的优良作风,在干群之间垒起了一堵“隔心墙”。尽管有时也被迫盛情招待,却非出于真心。若论群众真心,吃“敲门饭”是他们最高兴的。
干部下乡是为工作,不是为吃喝。这个道理谁都说得出,但并非都能做得到。能否做得到,远远不在于吃饭的方式,是和我们干部队伍的作风紧密相联的。这样说,或许有人不同意:“不就是吃顿饭嘛,何必小题大作!”此言差矣!从当前揭露出的经济领域的犯罪事实看,许多人不就是从“贪吃”开始演变到“贪占”,又从“贪占”开始演变到“腐烂”的吗!
十二大通过的新党章要求党员,要“坚持党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个人利益服从党和人民的利益,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克己奉公,绝对不得假公济私,损公利私。”执行新党章要从一件一件的具体事上扎扎实实地做起,事无大小,一以贯之。“敲门饭”带来的新鲜感,将会在其它问题上引起新的新鲜感,这是我们事业兴旺的生命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