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8阅读
  • 0回复

序《羊枣政治军事评论选集》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11
第5版()
专栏:

序《羊枣政治军事评论选集》
周 扬
现在的年青人,知道羊枣名字的,大概不很多,因为羊枣同志死于当年国民党反动派的毒手已经三十七年了!但是,老一辈的进步文化工作者对羊枣这个名字是很熟悉的。他们中有不少人曾和他同事过,熟悉他的为人和作品,都知道他是个革命活动家、著名的国际问题评论家和新闻记者,也是一位热心于科学普及宣传的作家。他中年早逝,为革命而死;他的英名和业绩将永远为人们所纪念。
羊枣同志,原名杨潮,1900年出生于湖北。他和革命作家也是评论家的杨刚同志是兄妹。早在“五四”运动时期,中国革命的暴风雨,就把羊枣这位从封建地主家庭出身的进步青年卷进了革命漩涡中来。兄妹两人一生都和中国革命同呼吸、共命运。三十年代我在上海先认识了杨刚,她和我初次见面就给了我一个非常深刻的良好印象,这是一个不平凡的女性,坦率、热情、好学又刚强。她引荐羊枣和我认识后,羊枣也同样给了我良好的印象。我先后介绍羊枣同志参加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共产党。羊枣在“左联”工作积极,不遗余力地为革命奔走。他当时是一个高级铁路职员,把自己的住处提供我们开会和掩护的方便,在经济上资助我们。他曾为“左联”所办的书刊撰稿,并给陈望道同志主编的《太白》等杂志和其他进步报刊,以潮水、洋潮等笔名写了不少宣传科学普及的文章。抗日战争前夜,他著文响应党的号召,要求全国组成民族抗日统一战线,停止内战,成立抗日联合政府。他在上海塔斯社工作期间,开始撰写国际问题和军事评论文章。抗战爆发后,他加入了由胡愈之同志等发起的“文化界救亡协会”,主编抗日丛书和“新青年百科丛书”。上海沦陷后,在党的领导下,他留在“孤岛”坚持抗日文化工作,后因形势所迫,才离开上海去香港,用羊枣笔名写了大量立场鲜明的军事评论;“皖南事变”发生后,为党在香港办的《华商报》写了不少国际问题和军事评论,并积极援助著名作家邹韬奋等同志,从而受到迫害。1942年不得已撤退到桂林,根据当时战争形势,撰写了《太平洋的暴风雨》等书。
1944年6月,羊枣同志到福建临时省会永安,参加以王亚南同志为首的社会科学研究所工作。在此期间,他编辑的《国际时事研究周刊》为东南沿海最受读者欢迎的刊物。他当时写了《方兴未艾的欧洲战争》、《从莫斯科看欧洲》等著名国际评论文章,指出反法西斯战争必然胜利。文章富有远见,文笔犀利。自从他到永安,死水般的东南文化界为之一振,出现了蓬蓬勃勃的进步活跃局面。因此反动派把他看做眼中钉。1945年7月他被反动派哄骗逮捕。敌人从此并掀起了一场震惊中外的“永安大狱”,当时被囚捕入狱者达数十人。羊枣同志在狱中大义凛然,视死如归,拒绝写“悔过书”,拒绝“加入国民党”,同敌人始终进行了面对面的坚决斗争。
我在1937年“八一三”以后,即离开上海,到了延安,从此音信隔绝,许多情况都是后来听说的,但我却始终关怀他的行踪。当我听到他遇害的消息时,是深感悲痛的。全国解放后,我也曾见到过羊枣同志的夫人沈强同志,当年的青春少妇,这时已白发满头。我避免引起她哀伤,对羊枣之死未便多所询问,现在听说她也不在人世了,真是不胜遗憾。羊枣同志被害正值国共谈判释放政治犯的前夕,消息传开后,全国新闻文化界激起了极大愤慨。1946年1月,上海新闻记者56人公开在报上发表《为羊枣之死向国民党政府的抗议书》,要求国民党当局调查羊枣在狱中受虐待情形和致死原因,下令严惩非法逮捕他的祸首。同年5月19日,上海各界召开羊枣追悼大会,由郭沫若主持,马叙伦在会上讲话,再次抗议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国进步文化人的迫害。当时,陆定一同志正参加筹办旧政协,送了一副挽联:“新闻巨子、国际专家,落落长才惊海宇;缧绁蒙冤、囹圄殒命,重重惨痛绝人寰。”以表达我党对羊枣同志的哀悼和对反动派的抗议。解放区的许多报刊也都对杀害羊枣的这种倒行逆施进行了正义的声讨。
羊枣同志被害时,杨刚同志作为记者正在美国采访,得悉这个噩耗,曾写信给国民党当局,严词抗议!她写了《哭四哥》充满血泪的悼诗,诗中写道:“不信分离就是最后,不信死亡能把你消灭。”她把羊枣看作是:“在大时代门前奠下了自己鲜血的人。”杨刚同志回国后,曾任周恩来总理的秘书,我党《人民日报》副总编辑。
羊枣同志的死,不过是被反动派残杀的成千上万进步文化工作者中的一个。在“杀人如草不闻声”的残酷的年代,继闻一多、李公朴被害之后,羊枣又死在敌人狱中。
“四人帮”在十年动乱期间,竟然砸毁了羊枣在上海的墓地,现在闻已修复,这也是拨乱反正所应该做的。
编羊枣文集选的耿青、公盾等同志要我写篇序言,这是义不容辞的。诚如鲁迅为《白莽作“孩儿塔”序》中所形容,这是对前驱者的爱的大纛,也是对于摧残者的憎的丰碑。他是在万马齐喑的旧中国发出的声响,是黑暗时代点燃起来不灭的星星火苗,也是在阶级敌人的镣铐和锁链下自强不息地勇猛前进中留下的脚印。单就这一点,就足够说明这部选集的价值了。羊枣同志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而革命队伍里十分需要这样终身前进、永不后退的革命人。
*《羊枣政治军事评论选集》即将由新华出版社出版。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