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阅读
  • 0回复

解味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11
第8版()
专栏:

解 味
周鸿铸
到了北京,是非吃顿烤鸭不可的;吃的时候,当然还得细品细尝它的味道。
这天中午,我和一位朋友相约去“全聚德”进餐。
佐料已经送上,烤鸭还没送来。我漫无目的地昂首四顾,忽然发现邻座坐着两位非同寻常的客人,心中不禁暗暗纳罕起来。这两位客人,既不象北京城里的常客,也不是身着离奇服装的旅游者,而是两个头扎白毛巾的农民。他们那紫铜色的脸上,镂刻着岁月的年轮——皱纹,仪表朴素自然,态度落落大方。
“祥哥,来二两怎么样?”西座的问。
“行。”南座的点点头。
立刻就有两杯“二锅头”送来。恰好这时烤鸭和荷叶饼也上桌了,他们便举筷啖鸭、把酒叙谈起来。
从他们的谈话中,我大体上得知,他们刚到南京去玩过一趟,现在又到北京来,打算“和咱们的首都见见面”。他们计划着,下午去天安门广场,明天去游故宫。
“南京好玩吗?”因为我是从南京来的,所以特别想听听他们的观感。
“不错,那地方真不赖!”西座的啜了一口酒道,“我头一次看到长江,好家伙,吓人!那大桥也造得太巧了,咱中国的能人不少啊!”
“还有中山陵,光那台阶就够你爬的!”南座的接上了话茬,“站在孙中山雕像面前,我就想:你为大伙儿操过心,谁到了南京,能不来看看你呢?”
有意思!这种农民式的评论,出自肺腑的真言,就象村前的黑土地、沟边的白杨树那样朴实可爱。
“你们怎么舍得花那么多钱南跑北奔呢?”我的朋友终于忍不住了。
“咱们是中国人呀,当然要见识见识自己的家。”西座的放下筷子,有点激动。
“再说,这两年咱们越过越红火,手头也越来越宽绰了!”南座的笑了,满脸皱纹都舒展开来。
说得真好!过去,他们压根儿不可能有今天的襟怀,今天的风度,今天的兴味。只有在他们自己掌握了命运之后,“主人翁”三个字才具有实在的内容,真正的价值。他们要看看自己的“家”,那是人之常情,完全应该。当他们徘徊在钟山山麓的时候,当他们徜徉在天安门广场的时候,当他们漫步在故宫博物院的时候,他们自然也就看到了中国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故宫再现历史的陈迹,钟山记载民族的苦难,天安门展示光明的未来。他们也许会站在金水桥畔,仰望苍穹,发出内心深处那句奇香四溢的呼喊:“我是中国人。我愉快地生活在自己的家中!”
我夹起一片金黄色的烤鸭肉,细细地咀嚼着,慢慢地品出了它的真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