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煤矿职工呼吁:科学家深入矿区解决科学技术问题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27
第3版()
专栏:

煤矿职工呼吁:
科学家深入矿区解决科学技术问题
记者在安徽两淮煤炭基地采访,听到许多干部和工人呼吁:迫切希望科学家到矿区来帮助解决生产中的科学技术问题。
淮南、淮北两个矿务局井下采煤基本上是打眼、放炮、锹攉煤的手工生产方式,这种完全拚体力的生产方式,既不安全,效率又低。在矿井建设上,他们打井、开巷道,也大都是打眼放炮加锹挖的手工劳动,一个300万吨的矿井,要8至10年才能建成。这么长的周期,怎能加快煤炭建设速度呢?
煤炭生产和基建,迫切需要现代化的机械设备。两淮煤矿的职工很想用一些适合本矿特点的机械设备,可是国内很少生产。一位建井工程处处长说,我国有那么多专家,研究一些采煤和建矿的机械,一定不难;只要研究出来了,我们国家机械厂很多,自己生产完全办得到。
两淮老矿区已经开采了几十年,条件越来越差,许多矿遇到了从未遇到过的技术困难。比如淮南谢一矿,是个年产160万吨的大矿,从1979年起,每年递增煤炭10万多吨,为国家作出了重要贡献,多次受到煤炭部和安徽省的嘉奖。近年来,向下越采越深,出现了地压大、水大、瓦斯大等自然灾害,严重阻碍了生产的发展。对这些自然灾害,矿上技术力量单薄,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矿长对记者说,要是有科学家来帮助研究研究,消除这些自然灾害,我们还可以甩开膀子干,再为国家增产一些煤炭。
两淮煤矿许多同志以钦佩的心情向记者谈起华罗庚教授深入两淮论证煤炭开发方案的事迹。去年,华罗庚教授率领一批科技工作者三下两淮矿区,帮助论证开发方案和推广“优选法”、“统筹法”,可使新矿井建设工期缩短两年时间,提前生产煤炭几千万吨,节省大量投资,受到人们热烈称赞。煤矿职工希望有更多的科学家来支援煤炭生产。淮南四十二工程处一位总工程师说,煤炭科研课题不仅多,而且有许多是尖端的,搞煤炭科研完全可以取得世界性的重大成果。我们热切盼望科学家们来试一试。 本报记者 陈宝善 田学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