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2阅读
  • 0回复

芳林新叶催陈叶——记中青年电影导演的成长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27
第4版()
专栏:

芳林新叶催陈叶
——记中青年电影导演的成长
本报记者 郭伟成
我国电影事业的今天怎么样?明天又将怎么样?
最近在上海召开的全国故事影片创作会议,传出了一个令人鼓舞的信息:一大批有才华的中青年导演和其他创作人员成长起来了。
去年,全国共生产了100部计划内故事影片,其中有59部出自中青年导演之手。在这59部影片中,不少在思想性、艺术性和电影技巧的运用上,都有所突破。老导演汤化达不无感慨地说:“真是芳林新叶催陈叶,流水前波让后波呵!”
上影的青年导演吴贻弓是他们中的佼佼者。去年,他执导了宽银幕彩色故事片《城南旧事》。这部根据台湾当代作家林海音女士的同名小说改编拍摄的故事片,手法细腻,感情深沉,风格独特,深得电影界人士的好评。一位评论家说,这部影片是“从生活中提炼出诗意,又把它还于生活。”吴贻弓的成功,既归功于他自己的才华和对艺术的追求,也融汇着老一辈艺术家的心血。早在前两年吴贻弓初次执导故事短片《我们的小花猫》后,老导演吴永刚就满怀深情地对人说:“我找到了可以代表我的风格的人”。他们的合作是从《巴山夜雨》开始的。吴老担任总导演,吴贻弓具体执导。
去年,上影厂领导把《城南旧事》交给吴贻弓时,一些老导演都为他捏了一把汗。真的,剧本的结构,风格样式的要求都是难度较大的,但吴贻弓接下来了。吴永刚以七十五的高龄,费力地,但却是仔细地阅读了吴贻弓的分镜头剧本。每次阶段样片送回厂时,吴老都去看。影片完成了,吴贻弓成功了。吴老流着泪对吴贻弓说:“我的心一直是为你提着的呵!”吴永刚在逝世前说:“吴贻弓已经超过我了。我放心了。”
从1982年的影片来看,反映青年生活等当代题材的多起来了。西安电影制片厂滕文骥导演的《都市里的村庄》引人注目。滕文骥象其他青年导演一样,勤奋好学,富有进取心,容易接受新事物,也走过一段弯路。前年,他继导演《生活的颤音》后,又导演了故事片《苏醒》。他想追求一种新的表现手法,但《苏醒》却让人觉得晦涩、朦胧、难以理解,受到一些电影界前辈和广大观众的批评。滕文骥打趣地说:“有的观众说要‘枪毙’导演。我在这枪毙声中苏醒过来。”前年秋季,他到上海的工厂、居民区体验生活,连去年春节都没回家。丰富多彩的生活,在他心中产生创作的冲动。他在修改、导演《都市里的村庄》时,抓住劳模受孤立这样一个社会现象,用新颖的艺术手法刻划了一个造船厂劳模的形象,并从演员的气质和故事情节的处理上,把这个人物放在弱者的地位,引起人们的同情和共鸣。虽然这部电影还有某些不足,但影片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显示出这位青年导演的功力和对现代电影技巧的理解。
广西电影制片厂的青年导演郭宝昌也有类似滕文骥的经历。两年前,他拍了《潜影》这么一部既不真实、又没有科学根据的影片,受到了批评。一位观众在信里责问他“社会责任感在哪里?”这深深触动了他。郭宝昌开始认真考虑自己的创作道路和方向,他到群众中去交朋友,寻找创作的泉源。他感受到了普通干部和工人的喜怒哀乐,触到了生活的脉搏。在这基础上,他同计红绪合作编剧,由他自己导演了工业题材的《春兰秋菊》。影片取材于生活中的凡人小事,歌颂了勤勤恳恳为四化添砖加瓦的社会主义实干家。
在这次创作会议上,许多获得普遍好评的影片都是中青年导演创作的。象上影青年女导演石晓华的《泉水叮咚》;珠影丁荫楠的《逆光》;长影陈家林的《飞来的仙鹤》;上影傅敬恭的《祸起萧墙》等等。值得一提的是,最年轻的导演和编剧都是女同志。她们是儿影厂的王君正和严亭亭。她们两度合作创作了儿童故事影片《苗苗》、《应声阿哥》。许多行家认为,中青年导演艺术创作的起点和同期水平,的确超过了许多前辈电影艺术家,他们是我国电影事业的今天和明天。与会的剧作家白桦对记者说:“最可贵的是一些中青年导演在经过认真的探索以后,贴近了生活,把镜头伸到了普通人中间,大胆地表现人、刻划人;他们逐渐摆脱过去一度追逐的虚假的美、表面的豪华,而去探求真实地表现生活。懂得了真实同美的关系,这是他们成熟的表现。一大批有才华的中青年导演的出现,对我们剧作者也是极大的挑战,他们渴望用高水平的文学剧本来展现自己的导演水平和艺术才华。”可以预料,只要这一代中青年导演继续顽强地探索,不倦地追求,必将在我国电影发展史上写下壮观的一章。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