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阅读
  • 0回复

北京京剧院一团一队试行体制改革说明 剧团不吃大锅饭优越性多 对国家、集体、个人三有利,对艺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有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29
第1版()
专栏:

北京京剧院一团一队试行体制改革说明
剧团不吃大锅饭优越性多
对国家、集体、个人三有利,对艺术交流和人才培养有利
本报讯 北京京剧院一团一队自1981年试行国营剧团经营管理体制改革,取得了成绩。他们认为,文艺也必须打破铁饭碗,经营管理上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文化大革命”前的北京京剧团,全团约计200人,在正常情况下,每年演出五六百场戏,全年收入除开支外,尚有结余数万元。现在全院共有700多人,一年国家要补贴近百万元。这种“吃大锅饭”的状况,逐渐形成人浮于事,大批演员窝工,青年演员得不到舞台实践机会,在一定程度上也造成了“京剧危机”。
试点队改革的具体办法是,一团一队实行“补贴大包干”,即开工资的70%,其它大部分职工福利(包括营养补助,演出夜餐、托儿、独生子女、回民补助,交通补助,取暖费等)国家不再负担(实际上这部分的费用远远超过了30%的工资差额),一切演出费用(包括运输、旅费、住宿、出差费、业务损耗、广告费等)也一概自己解决。这部分开支又远远大于前两项开支。除以上三项开支外,从演出盈余中留30%公积金,上交剧院10%,然后再根据“按劳分配”的原则进行基薪分红。
经过两期16个月的试验,有以下几方面的优越性:一是国家、集体、个人三有利。16个月的演出共计收入27万元。除演出开支外,积累公积金2.8万多元,国家少补贴10万多元,在演出期间每人每月平均分红50元左右。
二是增加了演出场次,培养了青年,整理排出了新戏。16个月共演出360多场。赵燕侠同志前几年每年平均演出不到10场戏(出国演出除外),在“试点”队,每月平均就要演15场。青年演员更是成倍地增加了演出场次。
三是促进了艺术交流,有利于繁荣京剧艺术,争取青年观众。过去,由于“吃大锅饭”和一些制度上的缺陷,致使剧团难以外出巡回演出。“试点”队16个月中有8个多月去武汉、上海、沈阳,哈尔滨等地演出。每到一地,场场客满。
四是机构精干,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并逐渐树立了良好的作风。全队70人除一名脱产副团长外,全部都是演职员。原来170人的任务,现在由70人就完成了。全队都关心艺术质量,注意演出效果。逐步形成不请客、不送票、不找捧场的新风尚。
他们在实践中,也还遇到了不少问题,有待于进一步解决。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