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5阅读
  • 0回复

文艺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29
第1版()
专栏:

文艺体制改革势在必行
本报评论员
文艺事业的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不改革就不能发展。这已是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共同呼声了。
本报今天刊登的北京京剧院一团一队试行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的报道,读后令人兴奋。在全国各条战线都在研究如何改革以开创新局面的时候,北京京剧院一团一队和外地一些艺术团体,就文艺体制改革的问题,大胆地进行探索,这种勇于革新的精神,值得赞扬。他们的经验,应当引起重视。
长期以来,我们的文艺事业和企业单位,一直实行由国家全部包干的做法。这种管理体制,造成许多文艺团体机构臃肿,人浮于事,收入微薄,经费困难,忙闲不均,苦乐不匀,演员积极性和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艺术的交流和发展受到阻碍,艺术质量不容易提高等弊病。这种状况不变革,就休想放开手脚去开创文艺工作新局面。北京京剧院一团一队的同志们,从农业实行责任制中受到启发,用补贴大包干、基薪分红、实行责任制的办法,破除吃“大锅饭”的做法。尽管这种办法还不完善,有待于在实践中进一步改进,但事实证明,这样做好处很多:一是对国家、集体、个人都有利;二是增加了演出场次,有利于青年演员成长;三是促进了艺术交流,繁荣了京剧艺术,争取了青年观众;四是精简了机构,各尽其责,各得其所,并逐渐树立了良好的作风。
一改就灵,这是因为这些做法比较符合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把艺术生产劳动者的劳动同他们的物质利益紧密地联系起来,有利于调动演员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把责、权、利结合起来,使演员真正成为剧团的主人,有了自主权。这一步改革,打破了一潭死水,使全局都活了起来。
一切改革都不可能一帆风顺,都会遇到阻碍。有的人不甚赞成,有的人吹冷风,还有的人有种种忧虑,担心会不会走“回头路”,“向钱看”。其实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实行“大包干”、“责任制”的艺术团体,并没有改变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性质,他们的主要经济收入和基本的生活条件都由国家作了保证。这既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同那些走江湖的旧戏班子有本质的区别。我们现在的改革,主要是经营管理体制的改革,发挥大家的积极性,更有利于文艺团体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以及贯彻“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这怎么能说是走的“回头路”、“向钱看”呢?社会主义艺术团体的首要任务是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的需要,但也要考虑到减轻国家负担,增加财政收入的问题。象北京京剧院一团一队那样,实行“大包干”,讲究经济核算,又能更好地贯彻党的文艺方针,有什么不好呢?
在文化部门进行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细致的工作。我们要认真学习十二大文件,领会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坚决克服“左”的思想的影响和流毒,冲破来自各方面的阻力。同时,要耐心细致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有步骤地、分期分批地、扎扎实实地进行。改革的形式不要一刀切,要允许各种各样的试验和探索,充分相信群众的首创精神。要从实际出发,随时研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使改革的步子既积极又扎实。这里面最重要的一条,是各级文化领导部门和负责干部,要解放思想,提高认识,自觉地、坚决地贯彻党中央关于改革的各种措施,做改革的促进派。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