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一份合同消两愁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29
第2版()
专栏:一事一议

一份合同消两愁
熊传道 张金林
河南省淮滨县城郊公社王庄大队孵化专业户毛文有,是一个有20多年经验的孵化雏鸡雏鸭的能手。1982年,他共炕孵雏鸡3.9万只、雏鸭4.4万只,养群鸭1,600只,纯收入达5,600多元,先后被公社、县、地区评为劳动模范。他计划1983年炕孵鸡鸭20万只,可愁的是家中人手少,缺乏运输工具,顾不上外出销售鸡鸭。
无独有偶。新里公社孙庄大队党支部书记祝春林也有一愁。祝春林是一个以饲养业为主的专业户。1982年,他饲养鸡、鸭、猪、兔共收入9,100多元。他计划1983年饲养2,000只鸡、1,000只鸭,可愁的是自己不懂孵化技术。本大队的部分饲养户也在愁没有雏鸡雏鸭的来源。于是,他这个党支部书记就愁上加愁了。
1982年10月,在县劳模大会上,毛文有介绍了孵化鸡鸭致富的经验,并谈了1983年的孵化计划。祝春林一听,愁云顿散,喜上眉梢。会后,他立即和毛文有商量,签订了一份包供包销雏鸡雏鸭的合同,并当即拿出400元暂作预购定金。这下可把毛文有给乐坏了,他正愁有“雪”,祝春林却送来了“炭”。
两个专业户签订包供包销合同这件事,给人以有益的启示:随着农村生产的商品化程度和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农民非常需要向他们提供发展生产的必要条件,诸如信贷、原材料来源、市场信息、产品销售、交通运输,等等。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消除农民的忧虑,保护农民发展商品生产的积极性。
目前,我国农村各种专业户、重点户和经济联合体不断增多,需要交换的产品品种越来越多,数量越来越大。各地领导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不能停留在表彰先进事迹、推广致富经验等活动上,要切切实实按照商品生产的规律,及时给予支持和扶持,为繁荣农村经济架桥铺路。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