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3阅读
  • 0回复

参照首钢经验结合实际不搞一个模式 马钢推行“十包”包出崭新局面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29
第3版()
专栏:

参照首钢经验结合实际不搞一个模式
马钢推行“十包”包出崭新局面
本报讯 记者张振国报道:安徽马鞍山钢铁公司全面推行“十包”经营责任制。他们包出了劲头,包出了效益,包出了新的局面。1982年工业总产值超过7亿元,比上年增长9.3%;实现利润2.1亿元,比上年增长13.7%。集中体现经济效果的一项主要指标——百元产值利税率达到36.43%,居于全国重点钢铁企业的第三位。
马钢“十包”经营责任制,是在经过三年扩权试点,普遍试行内部利润考核和联产、联利计奖的基础上,进一步参照首钢的经验,按照本企业的实际,逐步完善起来的。
安徽省的经营管理行家们认为:马钢“十包”经济责任制有三点新意:
一是讲究综合经济效益,不搞单一的利润考核,“十包”是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以企业内部利润、产量、质量、合同品种四项为重点,把原材料消耗、生产成本、人员定额、流动资金、工程费用、安全文明生产六项都包括在内。
二是不搞繁琐哲学,讲究简明易行。“十包”是公司下达给各个生产厂矿、辅助部门、职能处室、政工系统的统一任务。各个单位根据自己的业务实际,有增有减,条数不限,对公司进行承包。车间(科室)、班组、个人又根据各自的业务主管单位下达的包干任务进行承包。
三是搞一本利润账。多年来,企业为了对付上头、保住下头,一般都有几本账。1982年初,马钢在讨论计划时测定,全年可实现利润2.1亿元。有人主张对上少报,对下少压,搞了三本账。公司党委认为这是心中无数的表现。职工代表大会讨论,认为不能用“橡皮尺”对待计划,只能用“钢皮尺”对待计划,否则就失去了计划的严肃性。结果,他们将全公司承担的2.1亿元的利润计划,层层落实包干到班组和个人。这样大家就感到公司的利润计划,是硬任务。每个厂矿、车间、班组乃至每个工人,都能普遍做到生产前预测算账,生产中掌握进度,生产后立即分析。
安徽省政府总结了马钢的经验,并请马钢的同志在全省16个地市向两万多名企业领导者和县以上的干部作了介绍。听过介绍的同志普遍认为:以提高经济效益为核心的经营责任制行行业业都要搞。首钢的经验是成功的,马钢紧密结合自己的实际学首钢建立起来的“十包”责任制也是成功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