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8阅读
  • 0回复

五十年后的忧虑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29
第6版()
专栏:随笔

五十年后的忧虑
郑园园
五十年前的1月30日,历史掀开了沉重的一页:纳粹第三帝国在柏林降生,阿道夫·希特勒登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
在希特勒上台五十年之际,西欧一些文化团体和报刊杂志纷纷举办展览,刊登照片或撰写专文,回顾这段令人欷嘘不已的惨痛历史。有个展览会布置了一个模型,重现了国会纵火案的情景:在国会大厦的熊熊大火中,希特勒的身影渐渐升腾而上……
希特勒之所以能够上台,当然是耍弄了阴谋和诡计、手腕和权术,利用了民族主义情绪,但是,诚如大多数文章所指出的,法西斯主义孳生的土壤,是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第三帝国的兴亡》一书曾描写过当时德国那些最黯淡的日子:工厂停工、失业人数突破600万大关,全国各城市排队等候配给面包的人长达几条街,而这时,希特勒却写道:“我一生从来没有象这些日子这么舒坦、内心感到满意过,因为残酷的现实打开了千百万德国人的眼睛”,他感到“时辰已到”。在大恐慌的混乱和绝望中,希特勒险恶地煽动起民族复仇的毒焰,拚命扩军备战,终于在欧洲燃起了战火。
五十年过去了,希特勒和他的第三帝国早已烟飞灰灭,但是,善良的人们回顾历史,面对现实,总不免忧心忡忡。因为经济危机又一次困扰和折磨着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其严重程度只有三十年代的大危机差可比拟。这次危机如果从1979年4月美国的经济危机算起,至今已经拖延了46个月,超过了大危机时期的43个月。无力应付危机的政府,纷纷垮了下来。西方舆论惊呼道:“这一切使人想起了三十年代”。
当然,现在各国人民的觉悟程度已同三十年代大不相同。国际形势也迥然不同。在一些国家里,右翼势力可能乘机抬头,但是他们把善良的人民投入血泊的能力却受到了各方面的限制。历史的重演并不遵循同一个脚本。现在,超级大国之间的核军备竞赛,正在一步步地把世界又一次推向战争的深渊。经济危机又加深了人们心中的不安。西柏林一个文化协会在展览的前言中指出:“新的毁灭的危险一点也没有消失”。这句话,既表达了人民群众对局势的忧虑,也反映了他们要求摆脱危机、制止战争的呼声,在西柏林和欧洲其它城市举行的希特勒上台五十年回顾展览,其现实意义大概就在于此。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