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5阅读
  • 0回复

里根的国情咨文说明了什么?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29
第7版()
专栏:新闻分析

里根的国情咨文说明了什么?
张德真
1月25日,美国总统里根向国会发表了一年一度的国情咨文。
这一咨文是在里根就职两周年、也就是他在白宫的任期过了一半的时候发表的。如今他要进入第三年任期了,这位美国总统面临的局势如何,他将有何作为,采取哪些政策来扭转目前的被美国舆论称之为“失望”的局面,这不仅关系到里根今后两年的政治前途,而且关系到1984年大选中他能否竞选连任,因而这次咨文为人们所瞩目。
在今年的国情咨文中,里根以主要篇幅谈了美国人普遍关心的国内经济问题。在这方面他的调子同以往有很大的不同。尽管里根在报告中宣扬了一番两年来他所取得的经济成就,并给人们描绘了一幅“美国情况正在好转”的远景蓝图,但是整个报告的调子却是低沉的。里根不得不承认,当前美国的经济衰退要比政府内外人士所预料的“严重得多”,承认将近2,000亿美元的财政赤字使美国面临着“明显的、现实的危险”,承认对许多美国人,特别是1,200万失业男女来说,“这是一个痛苦的时期”。他对1983年经济前景的估计也很不乐观,认为回升乏力,“要走的路很长”。这种忧心忡忡的神情同里根刚上台时的乐观自信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人们记得,里根曾经夸过海口,宣告他执政的时代“将作为美国振兴的时代载入史册”。两年过去了,人们看到,除了通货膨胀率大幅度下降以外,里根的经济计划在各方面都遭到了碰壁,不仅诺言并未兑现,而且留下了一大堆令人沮丧的难题。
面对当前一系列经济难题,出路何在呢?里根在国情咨文中提出了一些对策。他认为盘旋上升的预算赤字既是美国经济痼疾的“症状”,又是一个“病因”,必须首先从它开刀。为此,他提出几项措施:一、冻结联邦政府开支,除国防开支外,将1984年度的预算冻结在1983年度开支的实际水平上;二、控制所谓“无法控制”的如食品券等开支的增长;三、在五年内削减防务开支550亿美元;四、实行备用增税,如果1985年预算赤字超过了应控制的水平,就从1986年开始增收3年“备用税”。在这些措施中,冻结联邦政府开支在美国历史上还是少有的,说明当前赤字的严重性。削减国防开支数目有限,平均下来每年不过100多亿美元,这对于每年近2,000亿美元的赤字来说,不过是杯水车薪。至于增收备用税,这一项目由于要到1986年下届总统任期内才考虑实行,解决不了眼前的燃眉之急。看来,这项计划难以从根本上解决美国的经济困难。
尽管如此,决定增税和削减国防开支,对于里根的经济政策不能不是一个重大的修正。一年前里根坚持供应学派反对增税,并曾信誓旦旦地保证不削减国防预算。但是,形势比人强,现在不能不有所改变。各种民意测验表明里根的政治声望下降到他任职以来的最低点。具有讽刺意味的是,不仅穷人强烈批评里根,连工商界的大老板也对他的经济政策表示不满;不仅民主党对他进行攻击,共和党内也有人拆他的台,甚至要他放弃下届总统竞选。迹象表明,里根所面临的形势是相当严峻的。
在对外政策方面,国情咨文中并没有提出什么引人注目的新内容。他主要是谈了美苏关于欧洲中程核武器谈判和国际贸易这两个紧迫的问题。
在这两个方面,里根政府面临的局势也不美妙。由于西方经济普遍衰退,在贸易问题和对苏关系上,美国和它盟国之间的矛盾日益加剧。强烈的反核和平运动对美国和西欧各国政府的压力也越来越大。因此,里根在国情咨文中一面重申美国决心保持强大的威慑力量,并要求盟国同美国一起采取“坚定态度”,一面则表示在日内瓦会谈中美国将采取灵活态度,“准备仔细探讨苏联认真提出的建议”。对于西方国家之间的贸易战,里根在国情咨文中只是重申了美国“坚持不懈地主张自由贸易”的立场,批评一些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做法,要求“减少世界贸易壁垒”。可是里根政府在口头上这么说,自己却在农产品、钢铁、纺织品等贸易上实行保护主义,这不能不加剧了同别国的经济矛盾。
美国舆论认为,里根执政两年,政绩欠佳,内外困难不少。1983年对里根来说是个“关键之年”。应该说这篇咨文多少反映了这位总统从现实中吸取到了某些教训,但是这一纸咨文能否扭转当前困难局势,人们对它还是心存疑虑。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