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7阅读
  • 0回复

调查汇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1-31
第1版()
专栏:

调查汇报
根据省委指示,我们到衡阳市就江永絮同志反映的问题,进行了12天的调查。
江永絮,女,41岁,工程师。她是一个华侨子女,1956年从西贡回到祖国,1966年毕业于云南大学化学系,次年来我省交通系统当翻译,1971年调到省衡阳汽车配件厂(现改为湖南省汽车柴油机修制厂)化验室做技术工作。十几年来,她发奋工作,为祖国的建设做出了贡献,党和人民也给了她荣誉,评选她为衡阳市科技活动积极分子、侨联积极分子,还选她为市妇联执行委员和市人大常委委员。《衡阳日报》和国际广播电台,分别于1980年10月和1981年3月报道了她的先进事迹。然而不久,江永絮同志却遭受了意想不到的排斥和打击。
一是工作上得不到应有的支持。1981年3月,检验科领导宣布江永絮同志统管化验室的技术和行政工作。4月初,她针对化验室存在的工作秩序混乱和浪费现象严重等状况,制订了一套管理制度,有人认为没有必要,拒不执行。科领导偏听偏信,于5月取消了她的管理权利。1982年1月,她化验一种钢材,本来符合标准,科领导却硬不承认,还说她是摸脑壳摸出来的,并把她排挤出化验室。市委组织部和厂里有的领导还说要把她调走,但未明确决定,一直将她“挂着”。
二是政治上受到非难。几个月的时间里,领导上先后把她的市妇联执委的职务和市侨联积极分子的称号抹掉了。她三次申请加入党的组织,被置之不理。她起草了一个技术人员职责条例,规定技术人员要检查化验员的化验是否准确、化验后要签字负责、对化验员要进行培训等等,厂领导却批评这是“要权”。她和车间领导、工人师傅一道,采取措施,挽救了一槽价值近千元即将报废的镀锌液,原任厂长到现场要她写篇广播稿进行表扬。她在稿中提到,镀锌液问题的解决,是车间领导的重视和工人师傅苦战的结果,对于同志们的这种主人翁精神应给予表扬和鼓励。厂领导竟说这是“伸手要钱”。她是大学本科毕业生,懂两国外语,获过科技成果奖,有得奖的论文,化验专业成绩显著,评为工程师应该是具备条件的。她的一个哥哥,在国外研究核物理,她想出国找哥哥为市科委索取有关技术资料。她哥哥给她写来一封信,信中说:“你出国来这里,如果有个职称,可以进试验室,索取技术资料。”在评定职称时,她把哥哥说的这些向组织上汇报了,领导就说她这是“争个人名利”。有关组织在汇报材料中也说她“个人名利思想比较严重”,“浓厚的个人名利思想”,“开口闭口‘权’字。”
三是生活上得不到应有的关心。江永絮的爱人是位老工人,两人生活很省俭。一次,她冒着生命危险化验一种钍元素、左眼炸瞎了,而且影响到了右眼的视力,她从未向组织提出过半点特殊照顾的要求,可领导上很少有人去关心过问。她曾被调去支援衡湘盐矿,盐矿离她住处50多里,每天得早晨5点起床,坐一段很长时间的公共汽车,再转乘盐矿的班车,下班回到家,一般要到晚上8点。她有两个小孩,丈夫又有病。这些难处,领导没主动去体贴过。有一次,她去市里参加欢送一个同志出国的会,散会时已是深夜了,她一个女同志,眼睛又不好使,从市里回到厂里有20多里远,路又偏僻,她要求派车接一下,没人理睬。结果她只好步行回家,到家时已是凌晨两点多钟了。可是有的领导反说她要车是以人大常委委员的名义办私事。
这些遭遇使江永絮感到很苦恼。她三次上市里,找侨办,想向自己的“娘家”汇报自己的思想,侨办接待她的同志却说:“等把你的情况调查完了再说!”把她拒之于门外。
事实说明,江永絮同志有满腔的爱国热情,现在却想申请出国,漂流异乡,原因就在于她受到了排斥打击。党中央要求我们高度关心知识分子,重视启用人才,而江永絮同志却在受到歧视和排斥,这个问题确实到了需要领导上高度重视和解决的时候了。
湖南省调查组
(原载《湖南日报》)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