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3阅读
  • 0回复

坚持深山种药二十多年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01
第3版()
专栏:

坚持深山种药二十多年
甘肃省在历史上不产黄连。该省武都地区五马药材试种场中药师郝继荣,坚持二十多年在深山种药,终于把黄连引进培育成功。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郝继荣和另外两名职工身背背篓、肩扛镢头来到试种场。当时,这个地区是一片森林,野兽时常出没。不久,那两名职工都回去了。郝继荣却卷起铺盖上山,砍来树枝、野竹,搭起一个茅棚栖身。他披荆斩棘,硬是在“七分石头三分土”的陡坡上开辟出了药田。他在六个不同高度的试验点上,连续六年进行引种黄连的试验,终于掌握了黄连北移的规律。1967年,黄连种植扩大到五亩。“文化大革命”期间,他被撤销了场长职务,仍然坚持搭棚种药。黄连种植面积扩大了,劳力紧张,他干脆把爱人和两个孩子接到药场里,爱人做饭,儿子帮助种黄连。在老郝的苦心栽培和细心管理下,1973年黄连亩产达350斤,超过了老产区。黄连素的含量,经鉴定也高于国家药典规定的指标。粉碎“四人帮”以后,他更加干劲倍增,创造出了黄连“疏根续连”高产栽培新技术,亩产高达1,207斤。他还先后帮助武都、康县一些社队专业组、专业户,办起了253个药材试种点,培训种药技术人员310名,推广种植黄连1,000多亩。
郝继荣在试种黄连的同时,进行了“南药北种”、“北药南移”、野药家栽等204种中草药的试种试验,摸索出了天麻有性繁殖、猪苓野生变家种以及有性繁殖的规律。1981年年底,甘肃省科研部门委托武都地区科委,组织有关专家,对郝继荣的这三项科研成果进行了鉴定。专家们认为这些成果确实可靠,经济效益高,不仅为发展黄连、天麻、猪苓等珍贵药材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为陇南山区发展多种经营、治穷致富开辟了一条新路。
本报通讯员 杜希甫
本报记者 屈维英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