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7阅读
  • 0回复

看了《夏天的经历》之后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01
第8版()
专栏:

看了《夏天的经历》之后
萧乾
电视剧艺术委员会:
看了你们录制的电视剧《夏天的经历》(戈悟觉编剧,田壮壮、谢小晶导演)之后,我情不自禁地对它作了一字评价:高。它高在:(一)突破了目前文艺作品对爱情题材处理的模式——公式化、一般化。当王海教练出国归来时,我条件反射地以为这下他该同替他照顾了半个月小佳佳的梅青结婚了吧。我已在准备按钮换台
(因为我不喜欢看贴喜字、分喜糖那老一套),可是我一怔:原来梅青早已有了爱人(他多么信任、尊重梅青,一点也没吃醋、闹误会),马上就要结婚,并且答应婚后还将照样帮王海照顾孩子。这一处理突破了“约定俗成”的公式,也跳出了喜剧或悲剧的窠臼。(二)更高的是保育员梅青的品质。倘若她“公私兼顾”,既模范地尽了保育员的职责,又出于对王海的兴趣,没有人会觉得她不好。老实说,我还以为此剧是要表现一个“优秀后娘”呢。然而不然。她高在那样冒着大雨去接送孩子,象亲妈,那样照顾小佳佳,并不是出于“公私兼顾”,而是完全无私的。这就在观众面前呈现出一颗比“优秀后娘”更高得多的美的心灵。
在表现手法上,全剧没有冗景。几个镜头就干净利落、真实生动地交代了这两个青年的职业及工作表现了。没有倒叙王海离婚的经过
(倒叙也不宜过多地使用!),更没搞一场球赛,让王海显显身手。这就使得剧情始终保持着紧凑。
男女之情是生活中很重要的一环,怎能列为文艺作品中的禁区!三中全会以来,爱情又可以写了,这是大得人心,也是裨益社会的事。然而近来,一些以爱情为题材的作品,往往给人以轻浮、庸俗、老一套的印象。一男一女在树林里追来追去呀,表现思绪时,动辄借助花丛、溪水或云彩的镜头。我是个音乐爱好者,尤喜欢听歌唱,但我不赞成无论什么片子都半腰里把故事停下来,由一位不露面的歌唱家唱上一通。有些片子宜于这样做,有些主题歌甚至需要反复地唱,但必须与剧情有有机的联系。但是把歌曲当作影片的装饰品,那是对音乐的亵渎,也是对戏剧的干扰,因为那势必打断剧情的连续性。
感谢《夏天的经历》的编导同志,他们没有滥用这些流行的表现手法,而始终是用生活的细节来活跃、丰富剧情,塑造人物表现人物的精神面貌。
〔编者附记〕 作家萧乾看完了电视剧《夏天的经历》之后,情不自禁地给电视剧艺术委员会写了这封信。艺术委员会的同志从大量来信中发现它,认为一位老作家这么主动地关心新兴的艺术事业是很可贵的,特交由我们发表。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