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5阅读
  • 0回复

保持消费品发展好势头的重要一环——轻纺工业开发新产品述评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02
第2版()
专栏:

保持消费品发展好势头的重要一环
——轻纺工业开发新产品述评
本报记者 李茜
目前,我国消费品市场出现了近三十年来少有的好势头。轻纺工业产品相当丰富,除少数名牌产品外,绝大部分商品已敞开供应。现在人们买东西要反复比较,选择自己最满意的商品。于是,那些老造型、老花色、老规格、老款式的产品出现了滞销、积压。这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同时也向轻纺工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是把开发新产品的工作摆到重要位置。
近几年来,轻纺工业许多企业在试制和生产新产品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轻工业部门近四年平均每年试制成功新产品5,000多种,更新花色6万多种。但是,在许多地区和企业中,新产品开发工作的困难还不少,已试制成功的新产品,有些只是作为样品、展品、礼品,还有相当一部分没能批量生产,投放市场。
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呢?一个重要原因是一些工业领导部门和企业片面地追求产值、产量。因为生产老产品工人技术熟练,产量多,利润率高,而生产新产品批量小,效率低,利润一般较少,甚至无利。有的企业甚至把发展新产品看作权宜之计,当老产品大量积压,企业无路可走的时候,才被迫搞点新产品。发展新产品关系到企业兴衰存亡,只有源源不断地生产出更多新产品,才能适应市场千变万化的需要,企业才能不断发展壮大。上海保温瓶一厂发展新产品的历程,就是一个生动的例子。1979年,这个厂眼看普通5磅保温瓶在国内外市场已处于饱和状态,很快试制出国内还没有的气压式出水保温瓶。刚批量投产时,利润很低。厂领导发动职工不断改革工艺,成本大幅度下降,利润不断提高。结果,这个厂的产品畅销国内外。1982年气压式出水保温瓶的产量已由1979年的2万只增加到60万只,全年实现利润1,000万元以上。
开发新产品,必须实行鼓励政策。近几年,中央有关部门虽制订和颁发了一些扶持新产品的政策和奖励办法,但是因条文过多,卡得过死,很多地方未能贯彻落实。如对新产品的减税、免税政策,只限于列入工业部和省市经委、科委试制计划的项目。而且关卡很多,手续繁琐。据反映,上海市轻工业系统自1979年以来,共投产5,938种新产品,真正得到减税、免税者只有两种。再如国家规定新产品试销价格可以由企业自定,但绝大多数企业反映未得到新产品试销价格制订权。此外新产品的利润留成和奖励基金不落实,企业花了人力、物力、财力搞出新产品,利润全部上交财政;技术人员和工人们花了很大力量搞出新产品,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凡此种种,都影响企业和职工生产新产品的积极性。近两年来,天津、江苏、上海等省市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制订了扶持和鼓励发展新产品的补充规定,并付诸实施,才使当地轻纺工业新产品有了较快的发展。实践证明,哪里新产品政策落实得好,哪里新产品就发展得快;反之,不仅新产品发展迟缓,而且生产发展也受到很大限制。
要加快研制新产品的速度,只在“小而全”、“大而全”的工厂内部兜圈子是难以实现的。上海市围绕化纤产品的开发,把纺织系统的55个工厂,同生产化纤原料的金山石化总厂以及有关科研部门共61个单位组织起来,从原料到加工,从生产到科研,从前段工序到织物后整理,形成一条龙,只用了4个多月就生产出143种新产品。天津市也围绕开发新产品的重点项目进行联合攻关。他们把有关行业和单位组织起来,制订统一计划,分头研制,协同攻关,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制步伐,提高了新产品的水平。上海、天津开展一条龙协作的经验,对整个轻纺工业新产品开发具有普遍的意义,应当大力推广。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