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7阅读
  • 0回复

合理调整作物布局 种田讲究经济效益 沙碱窝引来“新三宝”民权农业翻了身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03
第2版()
专栏:

合理调整作物布局 种田讲究经济效益
沙碱窝引来“新三宝”民权农业翻了身
本报讯 记者周国华报道:地处黄河故道的河南省民权县,适应和改造盐碱沙地,努力发挥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调整农作物布局,经济效益显著。四年间,林业产值增长五倍,棉花产量增长两倍,葡萄产量翻了两番,粮食、油料、大牲畜和工业生产都有大幅度增长。去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从1979年的1亿元增加到1.7亿元;社员的集体分配从人均45元增加到135元。
这个县境内分布着黄河的五条故道,沙荒面积达35万亩,历史上就是“一场风沙起,遍地一扫光”的穷“沙窝”。
大包干生产责任制在这个县普遍推行后,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迫切要求改造沙碱地。县委同群众一道研究如何适应和改造沙碱薄地,因地制宜地调整农业内部结构,提出了全县大致每人“一亩粮、三分棉,花生、葡萄各分半,剩下半分种菜园”的作物种植布局。
泡桐、沙打旺和葡萄被誉为沙区的“新三宝”,是沙区人民治穷致富的“开路先锋”。泡桐防风固沙,保护农田,全县建起的五条约十万亩防护林带,50万亩农桐间作土地,使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24%,减轻了沙碱为害,对保证农业年年丰收起了重要作用,即使在去年那样严重的自然灾害下,全年粮食仍然增产2,000多万斤。而且,全县每年可采伐1.5万立方米木材,仅此一项收入即达500万元以上。葡萄耐旱耐碱,适应性强,全县新辟的葡萄园675个,栽葡萄3.5万亩,年产量达1,900多万斤,去年酿造了8,500吨、20多个品种的葡萄酒,成为我国目前较大的葡萄生产基地之一。沙打旺可防风固沙,改良土壤,又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去年这个县种植了7.2万亩,为五个省、自治区提供了8万斤草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