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阅读
  • 0回复

苏东霞不端“铁饭碗”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04
第1版()
专栏:

苏东霞不端“铁饭碗”
本报记者 吴元富 徐建中
在北京市西城区民办大生缝纫技工学校的一次结业典礼上,代表教师讲话的是一位带有稚气的姑娘。她说:“我是小老师,老老师们有经验、有技术,可是年纪大了,需要我们来接班……”她的这番话,赢得了阵阵掌声。
她叫苏东霞,高中毕业生,今年19岁。她不仅是老师,也是这个拥有1,600多名学员学校的校务主任——“第二把手”。她原来也是这个学校的学员,毕业时被校长看中,留校工作的。
苏东霞为什么不找一个端“铁饭碗”的地方呢?是没有机会吗?不是的。有几次国营企业招工机会她都放弃了。上学时,她挺喜欢外文,去年市旅游局招工,家里人、同学、亲友都动员她报名,但她没有去。这所私立缝纫学校为什么对她具有吸引力呢?她说:“这里虽然没有‘铁饭碗’可端,可是社会需要它,这是有发展前途的事业啊!”她有两条根据:第一,这所学校从1980年起,二年半时间培养了8,000多名学员,现在在校生1,600人。开办时,四个创业人每人拿出20元钱做资金,现在有固定资产10,000多元,银行存款9,000余元。花钱少,见效快,就这一点,是公立学校比不了的;第二,这所学校实行按劳分配、破格用人的制度,有本事的可以施展,贡献大的多拿报酬,不象吃“大锅饭”那样勤懒不分。苏东霞风趣地说:“上学的时候,端的是家里的‘铁饭碗’;出了校门,再端国家的‘铁饭碗’,练不出真本事来。看清了这一点,我决心不端‘铁饭碗’。我也希望青年人不端‘铁饭碗’!”(附图片)
苏东霞(右一)辅导新学员缝做新装。本报记者摄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