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1阅读
  • 0回复

改革农村商业工作从何入手?——关于鲁、豫、川农村经济调查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05
第2版()
专栏:如何疏通农村商品流通渠道?

改革农村商业工作从何入手?
——关于鲁、豫、川农村经济调查
国务院赴鲁、豫、川调查组
造成农村卖难、买难最基本的原因是两条:一是管理体制问题,二是经济利益问题。改进农村商业工作,要求商业部门必须从思想、作风、工作和体制上来一个大的转变,进一步清除“左”的影响,破除旧的框框;加快农村商业体制改革的步伐,既要勇于改革,又要有求实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与此同时,要改进国家对重要农副产品的计划管理,搞活价格,全面实行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渠道、少环节、城乡通开的商品流通体制。
农村生产的发展,农民购买力的提高,都对商品流通和商业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原来就存在的卖难、买难问题更加突出,更加尖锐。最近,我们到鲁、豫、川调查,所到之处卖难、买难都普遍存在,只是品种和程度有所不同罢了。
从具体品种看,粮食,仅河南省商水、淮阳、沈丘三个县就要求再卖余粮2亿斤(这些县征购任务早已完成)。县委书记反映十分强烈,要求粮食部门议价收购。棉花,如菏泽地区卖棉难的问题就比较突出,收购网点少、人员不足、业务生疏;很多棉农都要带上被子在收购站前排长蛇阵,等上两三天,以至五六天才能交售。油,聊城地区前年有1,400多万斤棉油没有收,要农民自行处理;去年预计还有1,500万斤收购不了。就买难而言,从鲁西、豫东地区看,一是农业生产资料;二是建房材料;三是名牌、优质工业品和多种多样的小商品。过去认为,城市滞销的工业品,农村同样滞销,现在看这个概念不完全符合实际。有些在城市滞销的工业品,到了农村却成了畅销货。分品种看,在农业生产资料方面,最突出的是柴油、化肥、高效低毒农药,还有塑料薄膜(特别是地膜)、中小农具等。化肥,包括磷肥、复合肥、尿素、碳氨等全面紧张。农药,棉区最缺的是呋喃丹、菊脂、久效磷等,棉农说,只要有货,贵一点也不怕。
造成卖难、买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六条:一是多渠道、少环节问题没有很好解决。对于粮、棉、油、猪等主要农副产品只能由粮食、供销、商业部门各自独家经营,不允许农民在完成国家统购派购任务后自行运销经营,也不准其他部门插手经营。实际上,农民跨省跨县运销的络绎不绝,有人说:“明里拉,暗里驮,国家就是摸不着”。工业品下乡,一般要经过二级站、三级站和基层社三个环节,上海来的要经过四道环节,层层流转,连很多小商品也不能例外。许多农副产品一般都要经过基层社、县社、地区社,才能调运到城市或销地出售,有时连鲜活商品也不能不如此。二是铁饭碗、大锅饭问题没有解决,官商作风比较普遍。河南省商水县谭庄供销社,去年生活资料零售额比前年大幅度下降。该社主任说,主要原因之一是坐门等客,官商作风依旧,“人家赶集我不赶,人家摆摊我不摆,人家营业不限钟点,我是照常早六点开门晚六点关门。”周口地区二级站经营工业品有1万多种,而谭庄供销社只经营1,000多种,有的供销社只有几百种。三是部门之间、地区之间、城乡之间互相封锁、分割和争权。在河南省,县的粮食出省一律要经省里批准;淮阳县一个生产队拉了2,800斤大豆到安徽阜阳县换大米,被当地市场管理委员会扣住,按牌价强行收购,说是没有粮食部门的介绍信,违反了粮食政策。在工业品下乡问题上,很多地方的供销社不愿意商业下伸,商业不愿意同基层供销社联营。四是价格管得太死。一、二类农副产品完成交售任务后,别人可以按市价运销,商业部门不经过批准,不敢随行就市经营。工业品价格,工厂自销和小商贩经营可以浮动,商业部门不能动。滞销商品可以放在仓库里长期积压,甚至霉烂变质,但一个县公司要削价销售一种商品,一次只有500元损失的处理权。五是生产中存在着计划不周和盲目性。六是商业设施不足,运输困难,经营亏损,也影响了商业部门的积极性。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最本质、最基本的原因是两条,一是管理体制问题,二是经济利益问题;其他的都是由此派生出来的。所谓管理体制,包括行政管理体制和经济管理体制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又互为制约,互为影响。如行政管理体制不改革,经济体制的改革就困难重重。如现在存在的城乡分割、条块分割、生产重复、流通阻塞等,就难于解决。反之,经济体制的改革,也会返转来促进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如中央已经决策的发挥大、中城市在组织经济方面的作用,逐步形成以城市为依托的各种规模、各种类型的经济区以及利改税等,都将对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起极大的促进作用。所谓经济问题,包括如何合理地解决企业与个人,中央与地方,部门与部门,批发与零售之间的经济利益,不解决这个问题,体制的改革也是难以巩固和发展的。改革农村商业工作从何入手?
首先,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对于卖难、买难和“生意难做”等问题,究竟怎么看?是采取堵和截的办法,还是因势利导,疏通渠道?是顺水推舟,还是逆水行船?这是农业实行生产责任制,商品经济发展,农民收入提高以后,摆在商业工作面前的一个新课题。正确的方针,只有顺水推舟,因势利导,适应农村商品经济发展的要求。商业部门必须从思想、作风、工作和体制上来一个大的转变,进一步清除“左”的影响,破除旧的框框。各级领导一定要加强对商业工作的领导,支持商业部门的工作;各有关部门也要关心商业工作,支持商业部门把农村商业工作搞活。
其次,加快农村商业体制改革的步伐。商业部门既要勇于改革,又要有求实精神,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农村商业工作,在有了正确的方针政策以后,只要指导思想、工作方法、经营作风对头,并且合理改革商业体制,问题是可以解决的。例如,河南省周口地区淮阳县有个北门粮店,原来由于经营单一,不讲究经营管理和经济效益,每年总要亏损3万元左右。1981年底,经过企业整顿,他们努力扩大经营范围,打破“铁饭碗”,实行岗位责任制,大大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结果粮店转亏为盈,仅仅去年1至11月加工食品就得纯利1.65万元。北门粮店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闯出了一条搞活粮食工作的新路子,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而同样是在淮阳县的搬口公社粮管所,他们也曾在去年试办过食品加工,拨出三个人专门做油条、馍和稀饭等出售。干了四个月,由于继续吃“大锅饭”,职工积极性提不起来,还是那一套官商作风,结果以亏损四角八分而告终。他们从此得出结论:“此路不通”,又掉转头去单打一地看管粮食。群众说:象这样的粮店应该改个名,叫“看粮所”。两个粮店对比,真是两种指导思想,两种经营作风,得出两种完全不同的经济效果,证明农村商业改革势在必行。
第三,要根据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改进国家对重要农副产品的计划管理。统购派购农副产品的品种要适当减少,但计划管理要加强。我们研究,今后国家对农副产品的计划管理主要靠三条:一是对重要农副产品的收购实行指令性计划,计划要层层落实到户,要教育农民努力完成国家计划;二是要正确运用经济杠杆,特别是制订合理的价格,并及时提供市场信息,引导农民按照社会需要发展商品生产;三是重要农业生产资料的供应要同农副产品收购挂钩,直接与农民订立购销结合合同。
第四,价格要搞活。重要农副产品除棉花外,在完成统购派购任务后,国营、集体、个体商业(包括农村的专业购销户)都可以随行就市,议价购销,包括出省、出县长途运销。在出现卖粮难的地方,当地粮食部门应当积极开展议购,议购的粮食可以由省、县比例分成,归县掌握的议价粮允许出省出县议销(出省的运输问题应报省统一安排)。在县粮食部门仓容不足的情况下,经县委批准,可允许供销社参与议购。如果遇到灾年,省有权在省内实行丰、歉调剂。为了扩大小商品的经营,促进小商品下乡,建议适当扩大小商品的批零差价。适当扩大基层商业企业处理冷背呆滞商品的削价权限。实行承包责任制的企业,可以自行决定削价处理商品,不必报批。国家统一规定降低或提高商品零售价,其降价损失,由财政负担;提价收入,亦全归财政。
第五,全面实行以国营商业为主导、多渠道、少环节、城乡通开的商品流通体制。发展商业要全民、集体、个体一起上。在零售和饮食、服务业方面,当前要重点发展集体和个体商业。工业品要按经济区设立批发机构,组织商品流通。撤除单纯按行政区设立的批发机构。同在一地的重叠的批发机构,要尽可能合并。要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疏通城乡商品流通渠道,扩大工业品下乡的决定。坚决实行城乡通开,供销社可以进城,国营商业可以下乡。进一步办好国营商业下伸点和商业、供销联营店,合理调整双方的经济利益,做到同心协力,共同发展。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