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6阅读
  • 0回复

黑龙江大学采用“三公开”的方法 加速培养中年学科骨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06
第3版()
专栏:

黑龙江大学采用“三公开”的方法
加速培养中年学科骨干
本报讯 黑龙江大学采用“三公开”的方法,选拔和培养一批中年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全校钻研业务、勇于探索的风气进一步浓厚起来。
“三公开”,就是选拔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公开;他们的教学和科研规划公开;学校给他们的条件公开。过去,这个大学是通过领导内部商定的方法来选定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由于没有发动群众,有的选的不够准,对本人和群众也起不到激励的作用。从1981年底开始,他们改变了老做法,学校先把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标准公诸于众,然后采取群众推荐,自报公议,各系提名,学校批准的方法。经过上上下下反复酝酿,于1982年初选定了12名学科带头人和47名学科骨干,他们的平均年龄为48岁,其中正副教授20名,讲师39名。被选定的这59名同志,分别提出了自己近几年的教学和科研规划,经过学校审定后,印发全校。学校公布了为他们创造的具体条件: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每人每年图书资料津贴费分别为250元和150元;每两年给学术假半年,用于进修或学术考察等活动;优先选派出省或出国考察、进修;分配住房予以照顾;逐步为学科带头人配备助手或工作班子;由学校出面,尽量减少他们的社会兼职和社会负担。
黑龙江大学规定,这些由群众选定领导批准的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不是终生制的,每两年进行一次补充和淘汰。
“三公开”的做法,在黑龙江大学的500多名教师中产生了积极反响。那些被确定为学科带头人和学科骨干的同志,更刻苦、努力了。其他一些教师也受到了激励,奋起直追,教学水平提高较快。
魏正一 张持坚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