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2阅读
  • 0回复

大邱庄春色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13
第2版()
专栏:

大邱庄春色
本报记者 陈勇进
此起彼伏的爆竹声,四五百台电视机播放的乐曲声,在这有700多户人家的大邱庄飘荡。
大邱庄在天津静海县,过去是一大片碱滩。人们说,有女不嫁大邱庄,一年能吃半年糠。今年春节,大邱庄的人心里特别快活,他们请天津梆子剧团来演出,庆祝他们取得的丰收。
风格高尚的人们,爱用对国家的贡献来表达自己的热情。大队副队长张玉银对我说:去年我们的粮食生产比前年翻了一番,向国家交售28万斤粮食,32万斤猪肉,还交了62万元的税金。
难怪大邱庄的社员们那样快活。去年,他们人均收入达到1,390元。比1981年翻了一番多,出现了30个万元户。大队党支部书记禹作敏回顾以往,体会特深。他说:“以粮为纲,结果穷得叮当;以阶级斗争为纲,使人发慌……”说着说着,他笑了,那时真“左”啊!
1978年,他们拿烧砖积累的20万元,建起了带钢厂,一年收入翻了番。接着,又建了制管厂、印刷厂、电器厂,到1980年,收入又翻了番。这时,外面传说大邱庄富起来不是走的正道,是“黑典型”。去年,有人诬告大邱庄,说他们骗取国家财产,要逮捕禹作敏,全村的人都为此憋气。县委经过详细的调查,和禹作敏谈话说:“那些都是不实之辞。”有党中央的路线、政策为大邱庄的农民撑腰,大邱庄真是扬眉吐气呀!
除夕前,大邱庄党支部办公室里,几乎是彻夜灯火,他们正一个一个落实1983年的增产措施。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