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0阅读
  • 0回复

一位犯人家属给有关部门写信热情赞扬说:党的劳改政策伟大 劳改场所是新型学校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18
第4版()
专栏:来信

一位犯人家属给有关部门写信热情赞扬说:
党的劳改政策伟大 劳改场所是新型学校
编者按:1982年8月,上海市平凉第二中学教务主任沈朝俊写信给山东省公安厅劳改局领导同志,赞扬山东潍北劳改支队七大队正确执行党的劳改政策,热情教育、感化和改造犯人的努力。现将此信摘要发表。七大队的干部值得表扬。他们肃清“左”的影响,打破老套套,实行文明管理的做法,很该大力提倡。
我的儿子沈怀中,因犯罪被判刑,在山东省潍北劳改支队第七大队劳动改造。这个队的干部对犯人热心挽救、教育。我去农场探望儿子,耳闻目睹许多动人事实,使我们家属深受感动。特写此信向你们反映。
有父母之心老师之德的好干部
我的儿子是1982年初到潍北农场的,由于刚判刑而且刑期较长,感到前途无望。当时正值旧历年关,大雪纷飞,天气寒冷,他不想过年了,一人在大院的雪地上伫立着,想寻找死神。就在这时,一心扑在工作上的二中队队长辛志华来了。辛志华同志以真诚的态度,关心的话语,耐心地将我儿子劝进了屋,并给他糖果、糕点、烟卷。我儿子原以为看管的干部对犯人总是冷漠、粗暴的,想不到出现在他面前的队长,态度是那么诚恳、热情,我的儿子感到温暖,得到启迪,谈出了自己的思想。之后,辛志华从如何正确对待犯罪,怎样选择前途,争取新生,讲了许多深刻的道理,解开了我儿子的思想疙瘩,使他放弃了“死”的念头,选择了重新做人的方向。在农场半年多的时间,他情绪稳定了,劳动、学习都认真了,确实有转变。他的来信说:“不是辛队长及时挽救,我肯定是死了。是辛队长给了我第二次生命!”
潍北劳改队第七大队二中队,过去秩序比较乱,全中队大半以上的犯人因表现不好受过处分,关过禁闭。辛志华同志原来在大队工作,看到这个状况,主动要求到中队,下决心搞好二中队的工作。他们严格按照党对犯人的改造方针,对犯人从来不虐待,不歧视,不体罚。辛志华同志善于观察犯人的心理活动,并及时做好转化工作。他晚上常常在监内同犯人谈话至深夜。1981年旧历除夕,辛志华同志就是在狱中与犯人一起度过的。
一次一个犯人病了,辛志华从家里拿来四个煮熟了的鸡蛋说:“拿去吃吧。”这个犯人感动得热泪盈眶地说:“想不到辛队长是这样的好队长!”使全队犯人都受到了教育。辛队长把全部精力都放在工作上,对自己家庭中的事却往往无暇顾及。他的八岁孩子的手臂上长了一个肿块无法弯曲,辛志华顾不上送孩子上医院,就让孩子自己徒步去医院打针,一共打了30多针,都是孩子一人去的。犯人知道这件事后都说:“辛队长关心我们胜过关心自己的子女,真是少有的好队长。”
有些改造时间较长的犯人想家,有时想吃一些不易吃到的东西,对于这些辛志华都及时做思想工作。一次,一个犯人偶尔谈起很久没有吃到柿子了,辛志华知道后,用自己的钱买来柿子分给大家吃,而且一再拒绝付钱。辛志华对犯人从生活上关心,思想上教育,感化了犯人。犯人对辛队长的管教都愿意听从,有的转变很明显,表示争取立功减刑。
由于辛志华工作负责,管教有方,二中队很快改变了面貌,出现了遵守纪律好,卫生工作好,出工劳动认真,学习文化认真的新局面。
潍北劳改队第七大队,有一批很好的干部,他们的形象在我的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8月上旬,为了配合政府做好我儿子的教育工作,我从上海来到潍北农场。儿子犯罪我自感羞愧,去的时候想只求一见,速去速归。但出乎我的意外,一到农场,值班的一位老同志知道我从远道而来,便热情让座、倒水,要我先休息,几乎使我忘掉了自己是在监狱门口探望犯人的家属,而好象到了朋友家里一样。辛志华同志详细介绍我儿子的情况,对我儿子又是教育又是勉励,对我又是安慰又提希望。当时我的心情激动,泪眼模糊,只是感谢他。可是他却说:“这是我们的责任。”啊,多好的干部!他们虽不是父母,却具父母之心;不是老师,却有老师之德;不是医生,却有治病救人之术。大队部的领导同志都十分热情亲切,谦逊和蔼,他们不但向我介绍情况,而且也谈家常,打消我的顾虑和愧赧心情,还要我多住几天,带我参观了监狱,并且让我向全体犯人讲话。社会主义制度下的新型学校
监狱,我原以为它总是和阴森可怕、杂乱脏臭等连在一起的。可是,我所见到的潍北农场第七大队,情况却恰恰相反。监狱的大院里,房舍整齐,绿树成荫,鲜花盛开。宿舍里窗明几净,空气清新。整齐的床位,被褥、枕头摆成一条线,水泥地面一尘不染。在伙房,有喷香的饭菜,大锅里的红烧肉,洗净、切好的南瓜……领导同志解释说:“党的劳改政策,是要教育、感化和改造犯人,即关心他们的吃、穿、住,关心他们的健康、学习,组织他们学政治、文化、技术,把他们改造成为对四化建设有用的人。”确实如此,在宽敞明净的阅览室里,有许多图书和杂志。犯人收工后,可以来这里学习、阅览,也可以去操场活动。我抬头看窗外,外面设有篮球架的操场,我不禁赞叹道:“这里不象监狱,倒象一所学校!”领导同志很风趣但又认真地说:“这是一所只有社会主义制度下才能有的新型的学校!”是啊,这话说得多深刻!把监狱办成新型的学校,古今中外没有过,这正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正是显示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气魄!
本来,我对我儿子的思想改造、生活健康总放心不下,现在,事实给我上了生动的一课。我忧虑顿失,有这样伟大的劳改政策,有这样好的干部,有这么好的新型的学校,我的儿子一定可以改造成为新人。
我一定不辜负潍北农场第七大队领导对我们家属的希望,配合政府,做好对我犯罪儿子的教育、改造工作;同时,一定努力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多作贡献。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