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23阅读
  • 0回复

共同体预算之争与财政制度改革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18
第7版()
专栏:比利时通讯

共同体预算之争与财政制度改革
本报记者 林军 姚立
2月10日,欧洲议会通过了共同体1983年追加预算(属1982财政年度),决定分别给英国10.92亿欧洲货币单位、西德2.1亿欧洲货币单位的回扣(10欧洲货币单位约合0.96美元),从而使拖延数月之久的预算之争暂告平息。
欧洲议会不愿年年讨论这个涉及英国摊款的预算问题。英国认为它在共同体预算中出钱多、受益少,因而要求回扣,并要求共同体委员会和理事会寻找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办法。根据议会的要求,共同体委员会在2月7日发表了名为《共同体的未来财源》的“绿皮书”,就财政制度改革提出了一些设想,次日共同体委员会主席托恩就此向欧洲议会作了说明,以期得到广泛的支持。
为什么要改革财政制度呢?“绿皮书”认为它的这些改革设想的好处是:充实财源,使共同体在财政上具有一定灵活性,以满足预算增长的需要,并为共同体的扩大建立必备的财源,校正预算的不平衡性,以加强共同体内部团结。可见共同体的财政制度改革不仅是为了解决“英国问题”,而且还有其它原因。比如,目前共同体手头拮据,“面临财源枯竭的威胁”。据此间报纸透露,在1982财政年度共同体265亿欧洲货币单位的预算中,现在只剩下20亿了,显然不敷支出。
共同体的预算最早是采取“成员国摊款”的办法,由各国按国民生产总值进行摊派。1971年起改为“自身财源”制度,即主要由各成员国交纳工业品增值税的1%,成员国从共同体外进口工业品的全部关税,成员国从共同体外进口农业品需向共同体交纳的差价税。这次“绿皮书”提出来的“未来财源”设想,实际上基本保留了“自身财源”制度,只是再加上一些补充规定,以使共同体的财源“多样化”。补充规定的内容主要是:提高交纳工业品增值税的比例,突破原先1%的限额;采用累进税率,在增值税上累进,或者根据各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累进;根据各国农业生产指数交税等。
目前共同体的农业基金约占总预算的65%,但各国受益不均。改革的结果可能使受益多的国家多出钱,受益少的少出钱。从目前初步反应来看,赞成者较多,尤其是英国。英国财政大臣在“绿皮书”发表的当天就表示,委员会提出的关于共同财政制度的一些想法,对持久解决预算不平衡问题是十分重要的。但是,西德总理科尔10日在议会的讲话中却反对提高增值税的交纳比例。他还要求共同体节约和调整预算开支。
共同体委员会在听取议会和理事会的反应后,将于4月正式提出建议,然后再送交议会讨论通过。这项改革方案即使最终通过,但能否顺利实行,也还尚难预料。因为目前各成员国经济状况不佳,各国政府都在紧缩自己的预算,很难把自己的钱拿出来给共同体。再说,现在的共同农业政策的受益国在改革后将受到影响,这就有可能引起这些国家农民的强烈反应。这些国家能否同意按农业生产指数交税也是个问题。此外,改革中要求各成员国累进税率,可能影响到国内生产总值高于欧洲平均数的那些国家。因此,此间有的舆论认为,这个改革设想实际上是部分地回到了过去的“成员国摊款”制度。
欧洲共同体财政制度的改革虽然看起来势在必行,但真正实行起来却决非易事,因为它关系到各成员国的自身利益。比利时《晚报》也指出,“要找到持久有效的解决办法并非没有困难”。
(本报布鲁塞尔专电)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