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阅读
  • 0回复

从三个方面下功夫搞活流通渠道 [复制链接]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离线admin
 

只看楼主 倒序阅读 0 发表于: 1983-02-22
第2版()
专栏:

从三个方面下功夫搞活流通渠道
中共湖南省石门县委 李时凤 唐典康 伍千国
商品生产的目的在于供应市场,流通渠道的畅通或堵塞,决定着商品生产的命运。怎样搞活农村商品流通渠道呢?我们认为应在如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首先,要按照市场需要组织生产。这就要求有关部门经常提供市场信息,象天气预报那样把市场动态告诉农民。前年,由于市场变化,我县阳泉公社许多三类农副产品没有销路,供销社也不想办法,小秋收活动基本停止。去年,供销社在小秋收之前就反复研究市场动态,到外地为本地40种产品找销路。然后,采用发传单、贴广告、摆样品等形式,向农民传播市场信息。群众得到消息后,积极开展小秋收活动;供销社的收购品种由上年的33个增加到79个。
其次,运用产销合同的形式,使生产同销售挂起钩来。去年全县产蜜桔6万多担,商业单位仅收购2.7万多担,还不到总产量的50%,使一些社队蜜桔销售发生困难。农民说:这种无销售计划的生产是坐“无底船”,弄得不好就会沉船落水。当然,不可能把所有的农副产品都纳入收购计划,但是,可以力争把商品基地的产品纳入国家计划;农商双方于年初签订产销合同,秋后按合同兑现。
第三,改善交换条件。例如我县南坪河公社,群众交售农副产品,买回生产资料,一般来回要跑几十里,远的一二百里。这样,一些销路好的东西,也被迫不生产、不卖了。我们认为,当前要着重解决两个问题:一是改革基层商业不合理的机构设置和业务分工。例如,过去除木材、粮油、生猪以外,其他农副产品一律由供销部门收购。近几年搞业务分家,把竹木制品划给森工部门经营,蛋品归食品部门经营,结果,森工部门无力收购竹木制品;食品站人少无法多设收购点,大山区社员卖一斤鸡蛋也要跑几十里。群众强烈要求改革这种缺乏群众观点的做法。二是发展山区交通。由于交通不便,不少随手可得的土特产品白白烂在山上。
快速回复
限200 字节
 
上一个 下一个